之五、善档案之务
建立贡监生档案,记录贡监生之学业、生活、品德等方面。档案内容包括贡监生之个人信息,如籍贯、年龄;学业成绩,如历次考试之优劣;奖惩记录,如受赏受罚之缘由;参加活动,如学术研讨之表现。贡监生档案当定期更新,以便全面了解贡监生之情况,如观其成长之轨迹。
臣深知贡监生管理之事关系重大,望陛下批准臣之建议为盼,于全国范围内推行实施。臣必竭尽所能,不负圣恩。
臣刘墉诚惶诚恐,谨奏。
乾隆二十一年 七月二十 日于安徽江宁府学政
刘墉发出呈文半月后,乾隆皇帝的圣旨传来,同意刘墉的提议。刘墉立刻开始着手实施具体措施。
他先是命人在州县张贴告示,明确要求贡监生必须接受定期考核。考核方式多样,既有书面考试,也有实际操作。书面考试时,贡监生们奋笔疾书,以展示自己对经史子集的理解和掌握。那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犹如春蚕吐丝,个个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实际操作中,他们各显神通,有的展示书法技艺,笔走龙蛇,力透纸背;有的进行绘画创作,丹青妙笔,栩栩如生;还有的通过对经典着作的讲解,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展现自己的知识水平。
为了确保贡监生的日常行为受到监督,刘墉安排了专人在贡监生们常出没的地方进行巡查。这些巡查之人犹如鹰眼般敏锐,一旦发现有贡监生违反规定、行为不端,便立即将其带到官府进行惩处。
有一次,几个贡监生在集市上争吵打斗,影响了社会秩序。刘墉得知后,亲自过问此事,面色严肃,目光如炬。对这几个贡监生进行了严厉斥责,并按照规定对他们进行了处罚。那几个贡监生看到刘墉的威严,个个战战兢兢,悔不当初。
刘墉还建立了贡监生档案。档案里详细记录着贡监生们的学习情况、日常表现以及奖惩情况。他要求州县的官员们定期将贡监生的信息更新到档案中,以便对贡监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管理。那档案犹如一部部活生生的史书,记载着贡监生们的成长与变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墉还设立了诗廊、画舫供贡监生们切磋揣摩和交流。不断地举行赛诗会、文章赛、书画赛等活动,调动了贡监生们的兴趣和爱好。
在刘墉的努力下,贡监生的管理逐渐走上正轨。那些原本品行不端、行为不检的贡监生在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下,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努力读书,犹如迷途之羔羊找到了归巢之路。
而那些在学业上不务正业的贡监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积极投入到读书写字当中,如枯木逢春,焕发出新的生机。
自此,许多贡监生来到刘墉的官邸,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这些贡监生恭恭敬敬地说道:“刘大人,自从您实施了这些措施,我们贡监生的风气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家都开始认真读书,遵守规定。我们从内心里感激您。”刘墉听后,欣慰地笑了笑,说道:“这都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望你们能够继续勤勉,为皇上、为大清、为百姓能尽微薄之力。”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但是刘墉不同,他的好事坏事传的都挺快。这也是借助了他“粘杆处”身份的缘故,他的所作所为都在乾隆的掌握之中。
安徽学政任上的一系列整改措施,很快传到了乾隆皇帝的耳中。乾隆皇帝对刘墉的作为大加赞赏,特意下旨对刘墉进行了嘉奖。称赞他治理有方,不但解决了安徽灾情,更为朝廷培养了可用之才。刘墉也因此在安徽学政任上声名远扬。但是,他这解决灾情之法真的让人“诟病”,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他。
刘墉的这些举措不仅为贡监生管理带来了新的秩序,也为安徽地方学业施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当地人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