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肃政江苏

李福接过信,快速浏览后,皱起眉头:“大人,这可如何是好?涉及的人似乎不少啊。”

刘墉目光坚定:“严查到底!此次按试扬州,考风考纪要前所未有的严。传我之令,但凡发现有作弊迹象的,不论是谁,立刻逐出考场,割去功名,严惩不贷!”

科考当日,考场外一片肃杀之气。刘墉亲自带领我们巡查,目光如炬,来回扫视着每一个角落。一些心怀不轨的考生,原本准备好的作弊手段,在刘墉的威严下,吓得根本不敢拿出来,只能灰溜溜地离开考场。

小主,

考试结束后,刘墉回到衙门,刚坐下,就有衙役来报:“大人,有几位州县官求见。”刘墉微微皱眉,道:“让他们进来吧。”

几位州县官走进来,纷纷拱手行礼。为首的张知县赔着笑脸说:“刘大人,此次科考,咱们可都按您的吩咐尽心尽力了。只是这生员和监生里头,有不少人平日里就不安分,我们……”

刘墉打断他的话:“我已知晓。这些滋事生员,你们为何一直拖着不处理?”

另一位王知县连忙解释:“大人有所不知,这些生员背后有些势力,我们怕处理不当,惹出麻烦。”

刘墉脸色一沉:“怕惹麻烦?身为朝廷命官,你们的职责何在?我已将这些情况如实上报给皇上,皇上对你们的不作为很是不满!如今,尔等不要害怕,大胆去做,有什么事儿,刘墉给你们做主。我倒要看看,有谁的能耐能大过王法!?”刘墉顿了顿继续说道:“如若是您们从中作梗,或者不作为,就别怪我刘墉对尔等不留情面!”几位州县官听得刘墉此话,吓得脸色惨白,纷纷跪地请罪。

刘墉看着他们,语气缓和了些:“此次暂且不提。若再如此无为而治,本官定不轻饶。从今日起,尔等加大对滋事生员的整治力度,若有隐瞒包庇,后果自负!”

州县官们退下后,刘墉坐在案前,沉思良久,提笔又给乾隆皇帝写了一道奏章。奏章内容如下:

奏陈学政官场弊端疏

臣闻治天下者,必以人才为本;求人才者,必以学校为先。今之学政官场,弊端丛生,若不亟加整饬,恐非国家之福也。臣忝任江苏学政,目睹其状,敢不据实奏闻。

学政之职,乃为我大清选拔人才,责任至重。然今之学官,多有怠惰者。于诸生学业,不加督责,致使庠序之间,学风日下。诸生或荒废学业,或只图虚名,而学官坐视不理,徒享俸禄,尸位素餐。

至于考试,本应公正严明,以甄别优劣。然今扬州之科场,舞弊之风盛行。有士子以贿买考官,获取试题者;有考官受赂,纵容夹带、传递者。此等行径,玷污科场,使真才实学者不得其位,而侥幸之徒反得进身。长此以往,我大清将何从得贤才而用之?

且府州县官于学政之事,多有敷衍。生监中滋事妄为者,本应严惩,以正学风。然府州县官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或因顾及情面,或因惧怕权势,对滋事者从轻发落,甚至不加责罚。致使生监无所畏惧,愈加肆意妄为。讼棍蠹吏,亦趁机勾结,扰乱学政,从中谋取私利。此等乱象,实乃官场之痼疾,不可不除。

臣以为,欲革除学政官场之弊端,当从以下数端着手。其一,严选学官,务必选用德才兼备之人,使其能勤勉尽责,督率诸生向学。其二,重惩科场舞弊,对行贿受贿者、纵容舞弊者,皆施以重典,以儆效尤。其三,责令府州县官,凡遇生监滋事,务必依法严惩,不得姑息。如有玩忽职守者,亦当追究其责任。

臣深知,革除弊端,非一朝一夕之功,然若不及时行动,恐积重难返。伏望陛下圣明,洞察学政官场之弊,颁下谕旨,厉行整顿。如此,则学风可正,人才可兴,我大清可长治久安也。

臣不胜惶恐之至,谨具疏以闻。伏乞陛下睿鉴。

臣提督江苏学政刘墉叩上

数日后,京城皇宫内,乾隆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刘墉的奏章,微微点头。一旁的纪晓岚见状,恭敬地问:“皇上,可是有何事让您龙颜大悦?”

乾隆将奏章递给纪晓岚:“你看看,这是刘墉从江苏送来的。他不仅提出了整顿科场风气,还提出整治滋事生员,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官场弊病。”

纪晓岚看完奏章,抚着胡须赞叹道:“刘石庵此举实在难得!他一贯刚正,此次直击要害,可见对官场积弊深思熟虑。只是这直言难免触动部分官员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