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微微一笑:“朕要的就是这样知政体的臣子。如今官场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刘墉此举,正合朕意。传朕旨意,嘉奖刘墉,同时命江苏各级官员,按照刘墉的建议整顿官场!”
不久后,旨意传到江苏,刘墉接旨后,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前路依旧艰难,但为了天下的清明,为了百姓的福祉,自己定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真相浮出水面。一些隐藏极深的腐败官员被揪了出来,不单江苏的学政风气逐渐开始好转,而且整个江苏所有官场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百姓们听闻刘墉的壮举,纷纷拍手称快,对他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扬州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刘大人真是青天大老爷啊,为我们做主!”“多亏了刘大人,咱们这才有了盼头。”尤其是江南八怪们,都为刘墉的举措纷纷称赞。并由郑板桥牵头,江南八怪们为刘墉题了许多诗、作了很多画。
然而,刘墉深知,此乃只是一个开头,要想让江苏的学政彻底清明,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监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京城又传来旨意,乾隆皇帝对刘墉的工作进展十分关注,并派了一位钦差大臣前来协助。
刘墉迎接了钦差大臣,两人共同商讨下一步的计划,决心要将江苏学政的整顿进行到底……
刘墉恭敬地将钦差大臣迎进江阴县江苏学政府之中,这位钦差大臣乃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贤。
这里或许有人要问了,都察院左都御史不是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么?怎么变成李贤了?
刘墉及我们一行人于乾隆二十三年春季就离开了京城,一直没有回去。而自从西北战事大捷之后,傅恒、刘统勋都得到了嘉奖,刘统勋的官职升迁也是理所当然的,如今离开了都察院也在情理当中。所以现在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换成李贤也无可厚非,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却说刘墉和李贤两人在书房坐定,刘墉首先拱手说道:“李大人一路舟车劳顿,辛苦辛苦。”
李贤微笑着回应:“刘大人为整顿江苏学政费心费力,我这又算得了什么。”
刘墉面色凝重,苦笑着说:“李大人,如今江苏学政虽有改观,但仍有诸多隐患,还需下大力气整治。”
李贤听后点头道:“皇上对此事极为重视,特地命我前来协助刘大人。刘大人但说无妨,接下来咱们该如何行事?”
刘墉沉思片刻,说道:“依下官之见,当务之急是要巩固已有的成果,防止那些被惩治的官员及生监死灰复燃。同时,对尚未清查的地区要加快进度,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李贤深表赞同地说道:“刘大人所言极是。我带来了一些京城的消息,皇上对咱们的期望甚高,切不能辜负圣恩呀。”
刘墉郑重道:“那是自然,刘墉定当竭尽全力。不知李大人对后续的清查工作可有何具体的想法?”
李贤说道:“我觉得可以从官员的账目、人员来往入手,深挖其中的猫腻。另外,对于那些举报线索,要逐一核实,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刘墉欣慰地说道:“李大人高见,咱们就按照你李大人这个思路办。”
两人又就一些细节问题商讨许久,直至深夜,为下一步计划做出了细致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