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弹劾国泰

大殿瞬间安静下来,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气敛息,不敢发出一丝声响。乾隆为何会发怒,因为和珅是乾隆一手提拔起来的,若和珅卷入其中,乾隆也就有了一个失察之嫌。乾隆那是皇帝,皇帝哪儿能失察呢?

“钱沣,”乾隆寒着脸沉声道,“你可知弹劾朝廷重臣,若查无实据,该当何罪否?”

钱沣“扑通”一声跪地,叩首道:“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所言句句属实!若有一字虚言,甘受极刑!”

乾隆帝沉吟片刻,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最后缓缓开口:“传朕旨意,即刻派钦差前往山东,彻查此案!”

随着乾隆帝的话音落下,朝堂上的气氛终于松缓了些许,但众人心中都明白,这一场风波,才刚刚开始。

数日后,乾隆下旨,着刘墉、和珅、钱沣三人为钦差大臣,前往山东查访国泰的贪腐大案。

大伙可能注意到了一点情况,就是在朝堂之上钱沣弹劾国泰的时候,刘墉却一句话都没说,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和珅小时候,刘墉救过和珅的命,私下里和珅一直与刘墉叔侄相称。另外,和珅又是刘墉向乾隆请命把和珅弄到了京城,进入了咸安宫官学馆读书,他们俩还有师生之嫌。这事儿皇上、纪晓岚、英廉大学士及许多老臣都知道。为了避嫌,刘墉在和珅与钱沣朝堂辩论的时候,就没有敢参与其中。这倒不是袒护和珅,只是不好参与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到旨意后,刘墉、和珅与钱沣便各自忙碌起来。

刘墉回府后,在书房里踱步沉思良久,把我和甄平叫到跟前,仔细商议此次查访的细节。“此番前往山东,困难重重,因为国泰是和珅举荐的,和珅必然会想办法袒护国泰,我们务必提前做准备,提前派人到山东暗查钱沣所奏的一切。”

刘墉神色凝重地继续说道,“你们即刻去收集山东官场近年来的往来公文、民生记录,尤其是与国泰相关的,事无巨细,都要整理清楚。另外,通知粘杆处的成员立刻展开调查。”我和甄平立刻领命而去。我等走后,刘墉书房内灯火通明,直至深夜。

和珅回到府邸,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深知此次查访对自己和国泰的重要性,一旦国泰罪行坐实,自己也难脱干系。“去把刘全叫来!”和珅冲着管家喊道。不多时,刘全匆匆赶来,和珅凑近他耳边,低声吩咐道:“你马上派人快马加鞭赶往山东,给国泰送信,让他务必销毁所有可能成为把柄的一切账目和信件,把自己的宅院和衙门里的那些龌龊之事都清理干净。另外,给那些与他往来密切的官员都传个话,让他们好自为之。”刘全连连点头,转身出门安排去了。

咱再说钱沣则回到家中,将自己关在房内,仔细整理着手中已有的证据。他深知这是一场艰难的较量,对手不仅位高权重,而且手段狠辣。他拿出纸笔,将此次查访可能遇到的阻碍和应对策略一一列出,反复斟酌。“我既已下定决心,就绝不退缩,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也要为山东百姓讨回公道。”钱沣低声对自己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出发前一日,三人在朝堂上碰面。和珅皮笑肉不笑地看着钱沣说:“钱御史,这次查访责任重大,可别因为一时冲动,冤枉了朝廷命官啊。”钱沣毫不示弱地回应道:“和大人放心,我自会以事实为依据,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刘墉在一旁打圆场:“二位,都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咱们齐心协力,早日查明真相才是。”

第二日清晨,三人带着随行的护卫和差役,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一路上,和珅表面上与刘墉、钱沣谈笑风生,实则心思全在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调查。他暗中留意着钱沣的一举一动,试图找出破绽,好为国泰开脱,另外,也想着如何把自己择得一干二净。

钱沣则坐在马车里,闭目养神,脑海中不断梳理着案件的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刘墉看着车窗外的景色,心中暗自思量,此次山东之行,必然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正邪较量,自己身为钦差,定要秉持公正,还朝廷一个清明,还百姓一个公道。

当他们的队伍踏入山东境内时,一场围绕着真相与权力的风暴,即将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