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举荐和珅

纪晓岚在朝堂上参奏刘墉而获得乾隆的一个“铁齿铜牙”的称号,晚上就得到了许多官员的追捧。送走众官员后,把刘墉迎接到了客厅寒暄以后说道:“你今日到来,不光是道贺,还有其它事吧?”

刘墉欠身说道:“早朝之后,陛下让人将我拦下问我,据理藩院说有一个叫什么‘英吉利’的西方小国派了一个使团前来朝觐我大清王朝,你纪晓岚是礼部尚书,难道没有听说过这件事儿么?”

纪晓岚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暗自思忖:“英吉利?这名字倒是有些耳熟,但一时之间却想不起来具体是哪个国家。”他抬头看向刘墉,神色间带着几分疑惑:“刘大人,陛下可曾提及这英吉利使团的来意?”

刘墉摇了摇头,低声道:“陛下只是问起此事,似乎对英吉利使团的到来颇为重视。我观陛下神色,似乎对此事有些不满,尤其是对礼部未曾及时上报感到不悦。”

纪晓岚心中一凛,连忙说道:“此事确实是我疏忽了。前几日理藩院的确送来一份奏折,提及有西方小国使团前来朝觐,但因事务繁忙,我尚未细看。没想到陛下竟如此重视。”

刘墉叹了口气,道:“纪大人,此事非同小可。陛下近年来对西方诸国的动向颇为关注,尤其是那些远渡重洋而来的使团。英吉利虽是小国,但其船坚炮利,近年来在海上颇有扩张之势。陛下担心这些西方国家对我大清有所图谋,故而对此事格外上心。”

纪晓岚点了点头,心中已然明了。他沉吟片刻,道:“刘大人放心,我明日一早便去理藩院详查此事,务必尽快向陛下禀报。至于英吉利使团,我也会亲自安排接待事宜,确保万无一失。”

刘墉微微一笑,拱手道:“有纪大人亲自操办,我便放心了。不过,此事还需谨慎行事,毕竟陛下对此颇为关注,若有任何差池,恐怕你我二人都难辞其咎。”

纪晓岚郑重地点头:“刘大人所言极是,我会小心行事。”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刘墉便起身告辞。纪晓岚送他至府门外,目送他上了轿子,这才转身回到书房。他坐在书案前,心中思绪万千。英吉利使团的到来,显然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朝觐,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大的政治意图。

他翻开理藩院送来的奏折,仔细阅读起来。奏折中提到,英吉利使团由一位名叫马戛尔尼的勋爵率领,携带了大量礼物,意图与大清建立更为密切的外交关系。纪晓岚眉头紧锁,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这些西方人,究竟想做什么?”他低声自语道。

次日一早,纪晓岚便赶往理藩院,亲自查阅了所有关于英吉利使团的资料。随后,他立即进宫,向乾隆皇帝详细禀报了此事。

乾隆听完纪晓岚的汇报,神色凝重,缓缓说道:“纪爱卿,此事关系重大,你务必妥善处理。英吉利虽是小国,但其野心不小,不可不防。”

纪晓岚躬身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确保此事万无一失。不过……”

“不过什么?”乾隆问道。

“只是,只是我朝没人懂得英吉利语,到觐见的时候他们带的翻译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我们……”纪晓岚一脸惋惜。

乾隆说道:“嗯!这是个问题。这样吧,通知各司衙门,明日继续早朝,不得有误!”

“臣!遵旨!”

乾隆点了点头,抬头望向远方,似乎已经胸有成竹。

纪晓岚退出乾清宫,心中暗自思量:无论如何,都要确保大清的利益及脸面不受损害。而这场与英吉利使团的交锋,鹿死谁手未尝可知。

第二日,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针对英吉利使团的觐见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齐聚乾清宫,气氛肃穆而凝重。乾隆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的群臣。纪晓岚站在文官队列的前列,神色沉稳,心中却暗自思量着今日朝议的走向。

乾隆缓缓开口,声音洪亮而威严:“众爱卿,英吉利使团即将来朝,此事关系重大。朕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商议如何应对此事。诸位有何高见,尽管畅所欲言。”

话音刚落,兵部尚书福康安便出列奏道:“陛下,英吉利虽为西方小国,但其船坚炮利,近年来在海上扩张迅速,不可小觑。臣以为,此次使团来朝,恐有试探之意。我朝应严加防范,不可让其窥探我大清虚实。”

礼部侍郎和珅闻言,微微一笑,上前一步道:“福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未免过于谨慎。英吉利使团远道而来,携带礼物,显然是向我大清示好。我朝乃天朝上国,礼仪之邦,自当以礼相待,彰显我大清之威仪。若过于戒备,反倒显得我朝心胸狭窄,有失大国风范。”

纪晓岚听了和珅的话,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摇头。他知道和珅一向善于逢迎,此番言论虽看似有理,实则忽略了英吉利使团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他正欲出列反驳,却见刘墉已经站了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