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正邪之争

几日后,刘墉、钱沣、纪晓岚三人在刘墉府中密会,刘墉将户部和兵部的账目摊开在桌上,神色凝重地说道:“经过这几日的核查,我们发现边疆军饷的流向确实存在诸多疑点。尤其是这几笔巨额军饷,竟然在调拨途中不翼而飞,显然是有人从中做了手脚。”

钱沣皱眉道:“刘大人,此事非同小可。若真有人贪污军饷,恐怕会动摇边疆军心,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小主,

纪晓岚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刘大人,钱大人,此事牵涉甚广,我们需小心行事。尤其是和珅那边,他权势滔天,若此事与他有关,恐怕我们难以撼动。”

刘墉点头道:“纪大人所言极是。不过,此案关乎国本,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理。我已命人继续暗中调查,务必查出幕后之人。”

三人商议一番后,决定继续深入调查。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和珅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他们一步步走入陷阱。

几日后,朝中突然传出消息,称边疆军饷一案已有眉目,幕后主使竟是刘墉。消息一出,朝野震动。乾隆帝震怒,下令彻查此事。

刘墉得知此事后,心中大惊,立即进宫面圣,试图澄清真相。然而,乾隆帝却冷冷地说道:“刘墉,朕一向信任你,没想到你竟敢贪污军饷,动摇国本!你还有何话说?”

刘墉跪倒在地,叩首道:“皇上明鉴,臣绝无贪污军饷之事!此案背后定有奸人陷害,请皇上明察!”

乾隆帝冷哼一声,挥手道:“来人,将刘墉押入大牢,待朕查明真相后再行处置!”

刘墉被押入大牢后,钱沣和纪晓岚心急如焚。他们知道,此事定是和珅在背后操纵,但苦于没有证据,无法为刘墉洗清冤屈。

就在此时,钱沣突然想到一人——大学士阿桂。他立即前往阿桂府中,恳请阿桂出面为刘墉申冤。

阿桂得知此事后,神色凝重,缓缓说道:“钱大人,此事非同小可。刘墉为人刚正不阿,绝不会贪污军饷。此事定是有人陷害。老夫会立即进宫面圣,为刘墉申冤。”

钱沣感激涕零,拱手道:“多谢阿桂大人!刘大人若能洗清冤屈,下官定当铭记大恩!”

阿桂微微一笑,摆手道:“钱大人不必多礼。刘墉乃国之栋梁,老夫岂能坐视不理?”

几日后,阿桂进宫面圣,为刘墉申冤。乾隆帝见阿桂亲自出面,心中略感疑惑,便下令重新彻查此案。

经过一番调查,真相终于大白。原来,边疆军饷一案确实与刘墉无关。经过彻查原来是两广总督陈大受之子,历任广西巡抚、湖北巡抚、河南巡抚、闽浙总督等职的陈辉祖。

而陈辉祖在乾隆四十六年奉命查抄王亶望家产时,就曾经以银换金,隐藏玉器,将贵重器物占为己有。他知道一旦暴露,刘墉肯定会查到他的头上。如今他利用职权贪污军饷,想借助和珅之力,并嫁祸于刘墉。企图借此除掉刘墉,巩固自己的权势。

当和珅知道阿桂介入此案之后,他知道这纸已经包不住火了,就将陈辉祖的劣迹一一呈现给乾隆。

乾隆帝得知真相后,震怒不已,立即下令将陈辉祖革职严办。刘墉得以洗清冤屈,官复原职。

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刘墉、钱沣、纪晓岚三人在权力与正义之间挣扎,最终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智慧,揭开了真相,维护了正义。

然而,朝堂之上的斗争并未就此结束。陈辉祖虽被革职,但他的党羽仍在暗中活动并逐渐依附于和珅。

刘墉等人深知,未来的路依然充满艰险,但他们已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