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总督直隶

阿桂宣读完乾隆的悼词,接着又从随从手中接过乾隆赐英廉大学士谥号诏书宣读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大学士英廉,自入仕途,历经数秩,竭忠尽智,功绩昭着。其学养深厚,通达经史,以文才辅弼朕躬,于朝廷典制、文治教化多有建树,此为“文”之表也。

其为人正直端肃,处事沉稳有度。任职期间,恪尽职守,不避艰险,凡所经办之事,皆能严谨周全,一丝不苟。遇有政务之繁难、官场之纷扰,皆能秉持公正,刚正不阿,整肃朝纲,清正风气,实乃“肃”之典范。

综其一生,德才兼备,忠君爱国,于国于民,贡献殊伟。今其溘然长逝,朕心悲痛。为彰其功绩,表其品行,特赐谥号“文肃”。望诸臣以英廉为榜样,勤勉奉公,为国家之兴盛而不懈努力。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乾隆四十八年九月

阿桂宣读完毕乾隆的悼词和诏书之后,侧身站在了一旁。刘墉、纪晓岚与钱沣也纷纷上前,向英廉的灵位行礼。

吊唁完毕,众人移步至偏厅稍作休息。刘墉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转向和珅,缓缓说道:“和大人,英廉大人临终前可曾留下什么遗言?”

和珅闻言,心中微微一颤,脸上却不动声色,叹息道:“祖父大人临终前只是嘱咐我要谨守本分,为国尽忠,莫要辜负朝廷的信任。”

刘墉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道:“英廉大人一生清廉正直,临终前仍不忘教诲后人,实在令人敬佩。和大人身为英廉大人的孙婿,自当谨记他的教诲,莫要辜负了他的期望。”

和珅连忙点头称是,心中却隐隐感到些许不安,他察觉到刘墉话中有话。

这时,纪晓岚忽然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几分深意说道:“和大人,近日朝中事务繁忙,不知您可曾听闻一些关于陈辉祖案的后续消息?”

和珅心中一凛,脸上却依旧平静,摇头道:“陈辉祖案已结,朝廷已有定论,我未曾听闻什么后续消息。纪大人为何有此一问?”

纪晓岚微微一笑,淡淡道:“只是随口一问,毕竟此案牵涉甚广,难免有些余波未平。”

和珅心中愈发不安,正欲再说什么,阿桂忽然站起身来,沉声道:“诸位,英廉大人已逝,朝廷事务繁多,我等还需尽快回宫商议要事。和大人,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和珅连忙起身相送,心中却暗自松了一口气。待众人离去后,他独自站在府门前,望着远去的马车,眼中闪过一丝阴冷。

“刘墉、纪晓岚……你们果然对我有了猜疑。”和珅低声喃喃,拳头紧握,“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与此同时,刘墉坐在马车中,眉头紧锁,对纪晓岚说道:“和珅此人,心机深沉,今日他虽未露破绽,但我总觉得他心中有鬼。”

纪晓岚点头道:“不错,英廉大人临终前定是察觉到了什么,才会对和珅有所告诫。我们需多加提防,以免他再兴风作浪。”

钱沣也附和道:“刘大人,纪大人,此事非同小可,我们需尽快禀明皇上,早作打算。”

刘墉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和珅在朝中势力庞大,若无确凿证据,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我们需暗中调查,待时机成熟,再一举揭发他的劣迹。”

众人点头称是,马车缓缓离开了英廉的学士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