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出青霉素之后,研究组又用半年不断改进制造工艺,将青霉素效价提升到了每毫克418单位,并使用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在昆明惠滇医院和昆华医院,进行了九例不太规范的临床试验,初步验证了自制青霉素的疗效,但也只能止步于此了,毕竟当时物资匮乏,资金短缺,时间条件简陋,想要实现青霉素工业化生产更是遥遥无期。】
【抗战胜利后,防疫处于1946年6月,从昆明迁回了北平天坛西里,而一个关键人物的加入,点燃了新的希望,他就是童村。】
【童村是实地接触过青霉素工业化生产的,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就深入从事过青霉素研究,而且童村曾拜访过美国北方地区研究所,甚至还实地考察过正在开展青霉素工业化,中间试制的施贵宝,默克里莱等制药巨头,于是这位经验丰富的抗生素学家,开始领导青霉素的工业化研发。】
【童村先是带领团队于1947年在北平建成了一个迷你青霉素生产车间,这里安装了四个40加仑发酵罐(约151.4 升,大概是直径约 46 厘米,高度约 92 厘米的罐子),以及配套的提炼冷冻真空干燥的设备,这是当时中国仅有的两套抗生素生产设备之一,由美国医药援华会于1946年捐赠的。】
天幕下。
“诶?老美居然还给东西了?”
陈勇看到有非常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于是解释道:“因为这是个民间组织,美国医药援华会是漂流在外的华人组建的非政府组织。至于为什么会带上美国二字,一方面是符合国际非政府组织命名的惯例,比如说,加拿大白求恩医疗队、英国援华会。二是表明身份,当地的华人看了才知道附近有这样一个组织,容易召集当地的人和资源,当然了,还有其他的政治意义就不细说了”。
“这样啊,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老美政府那边给的呢”。
“老美那边应该是直接给光头了”。
人们听到陈勇的科普后就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确实给了光头很多钱,然后光头又送回给美国了,以个人存款的形式待在老美的银行里.....
【还有一套配有两个200加仑发酵罐的则被运往了上海,在1948年童村调任上海后,就是使用后面这套容积更大的,进行的工业化研发,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当然很多啦,毕竟美国当初可是集举国之力,才让青霉素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中国即使想直接模仿也困难重重。】
【比如美国那边生产青霉素,所用的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玉米浆和乳糖,这些在美国非常廉价,却在中国极为昂贵,玉米浆是淀粉工业的副产品,而当时中国淀粉工业尚未起步,只能依赖进口,至于乳糖就更不用说啦,需要牛奶作为原料,而那时牛奶在中国可是奢侈品所以必须找到本地平替。】
【于是童村就提议说,我们不如用棉子饼来替代进口的玉米浆吧,棉子饼就是棉籽经过压榨提取棉子油后,剩余的固体部分通常用作牲畜饲料或肥料,是棉花加工的副产物,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少量油脂,能够提供微生物发酵所需的氮源和碳原,而当时中国是世界主要棉花种植国之一,种植区遍布华北,华东和华南,所以棉子饼既容易获得又价格低廉,还供应稳定,是非常优秀的原料替代品,至于乳糖嘛,则是使用产量丰富的白玉米面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