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殿下呀,今年这雨水还算充沛,庄稼长得倒也还行。

就是这地里的肥力好像一年不如一年了,咱也不知道该咋办才好呀。”

朱标关切地问道:“老丈,那以往都是怎么施肥的呢?”

老农无奈地回道:“殿下,咱就是用些自家的农家肥,可这地种了这么多年,光靠那些好像不太够咯,听说有些地方用什么新的肥料,可咱这儿也没见过啊。”

朱宇听了,若有所思地说道:“老丈,您别担心,朝廷会想办法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的。

咱们可以召集各地的农学家、有经验的老农,一起研究研究,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施肥办法,或者推广一些新的肥料呀。”

说罢,朱宇和朱标便着手安排此事。不多时,各地的相关人士汇聚京城。

在研讨会上,一位农学家起身说道:“大公子,太子殿下,依在下之见,咱们可以推广使用一些绿肥呀。

像那苜蓿、紫云英之类的,种在田里,既能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又能作为牲畜的饲料,一举多得呢。”

另一位老农夫也附和道:“是呀,公子,殿下,俺们还可以试试把那城里的人畜粪便收集起来,经过发酵处理,制成肥料,那肥力可足着呢,就是这收集和处理的法子,得好好教教大家伙儿。”

小主,

朱宇认真地听着,不时记录着要点,说道:“诸位说得都很有道理,这些办法都值得一试。

朝廷会安排人去各地推广,也会让地方官府组织百姓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争取让咱们大明的农田都肥沃起来呀。”

众人纷纷响应,积极地讨论着具体的推广细节。

而在海外贸易方面,前往西边国度设立贸易据点的队伍已经抵达目的地,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

领队苏启看着眼前热闹却又略显陌生的异国港口,对身边的同伴说道:“诸位,咱们初来乍到,首要之事便是要与当地官府打好交道,取得他们的支持,这样咱们后续的贸易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众人点头称是,便一同前往当地官府。

苏启上前,用熟练的当地语言向门卫说明来意,门卫进去通报后,很快出来将他们引进了府衙。

见到当地的官员后,苏启拱手行礼,面带微笑地说道:

“大人,我们是来自大明的使者,奉朝廷之命前来贵地设立贸易据点,希望能与贵地开展友好的贸易往来,互通有无,这对咱们双方都大有好处的,还望大人多多支持。”

那官员打量了他们一番,微微点头道:“大明的朋友,欢迎你们!

不过这贸易之事,可得遵循我们这儿的规矩,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苏启赶忙回道:“大人放心,我们定会遵守贵地的规矩。

我们准备先租赁一处合适的场地,建立咱们大明的商行,将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优质货物展示售卖,同时也采购贵地的特产,促进双方的交流呀。

而且,我们会依法纳税,为贵地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呢。”

那官员听了,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嗯,你们的想法很不错。

那场地的事儿,我可以帮你们留意一下,有合适的便通知你们。

不过,你们也要保证货物的质量,可不能有欺诈等不良行为。”

苏启连忙说道:“大人,我们大明向来以诚信为本,定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您就瞧好吧。”

从官府出来后,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王老板笑着对苏启说:

“苏公子,你这口才真是了得呀,把那官员说得连连点头,这开头算是开好了,接下来咱们可得加把劲,把商行尽快建起来。”

苏启笑道:“王老板,这才刚开始呢,往后还有诸多事务要处理,咱们得齐心协力才行啊。”

往南去与部落开展贸易合作的小队,也在稳步推进各项事宜。

官员王大人正带着几个手下,教部落里的人如何辨别大明丝绸的好坏,他拿着一匹丝绸,指着上面的纹理说道:

“大家看,这丝绸的好坏呀,首先要看这纹理是否细密均匀,再摸摸这手感,越柔软顺滑的,品质就越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