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在心打电话向鲁书记咨询。
鲁书记激动不已,给沈在心说:“怎么着,你终于决心拿地了,我们市里给的有招商任务,你要是一笔拿下来,不管拿在哪,都算咱们区的,咱们区的任务可能就完成了,这个九尾山我知道,汽配城那一块规划我也知道,我打电话问人要一下详细资料,然后跟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陪你去看,怎么样?服务周到吗?那烂尾楼,资金链断裂,还出城那么远,生态修复地,肯定很便宜。”
对。
沈在心就是通过后世职业技术学校能租赁得起该地方,倒推回去的,觉得这片地方地方大,没有竞争方,可以慢慢坐下来长期拉锯,才选择它的。
要是投资仅两、三个亿?政府帮着自己从惠好那里要过来三千多万的赔偿?自己赔能赔多少嘛?
是不是?
鲁书记很快电话打过来了,给沈在心说:“在心,那边是200亩地,你看你能不能要这么大?”
沈在心大吃一惊。
我要不要这么大?
沈在心故作轻松说:“才200亩地呀,我以为多少呢,我正在往那边去,我先去看看,我其实有一个宏伟的想法,先去看看,合适了再说。”
其实是在说,便宜了再说。
依照自己20亩地3000万的经验,这块地200亩,起码不得3亿吗?
考虑出城这么远,还是烂尾状态,自己要是能在2亿以内拿到手,自己就硬着头皮直接干了。
3亿也勉强。
超过3亿,就不考虑了,要来3000万,陷进去多少亿,而且没有挣回来的可能,那不傻了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问题是,土地转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地块越大收钱越高,专门宰外地大公司,就跟敲榔头一样。经常都是一块地十几亿,这也是很多公司拿下来之后,不得不建摩天大楼的原因所在。
我能谈得下来吗?
鲁书记很殷勤,沈在心就和他汇合,一起去水泉区看这块地了。
后来,该区的领导来接待,地主新余集团也来陪同。九尾山周边已经招来了不少开发商,有的是住宅,有的是商业,有的是文旅,像沈在心看的这一块,就是文旅商业综合体,原本是余新集团做生态修复之后,跟某民营企业一拍即合,觉得余市没什么汽车城,要开发汽车城,一二期盖起来了,商招不来,最后就烂尾在这儿了,他们理念上是保持着低容积率的,而且比较有想法。
沈在心奇怪他们大片的建筑样式,询问他们说,你们这儿是哪个老总想象出来的,大市场,汽车停得一排一排的,所以都是那种敞开式建筑,除了东侧有两栋高楼外,南侧有片可以做商场的综合楼,这里头的建筑都是二、三层楼的钢构房……
地还在余新集团手里。
这是市直属国企,来人其实跟政府里头的人没啥区别,他兴致勃勃给沈在心讲:“以前规划的是汽配城,后来建的时候,建成了农产品交易中心,规划是这样的,你看这边的模型,更容易看清一些,最西侧的一排巨大仓库模样的建筑,是他们建起来的冷链配套,中间是食品供应链交易市场,南侧是一座一站式购物中心楼,东侧两栋楼一栋打算做电商基地,一栋打算做办公楼,都已经盖好了,只是没人愿意经营,空置状态。”
沈在心忍住内心的激动,问他们:“不是汽配城吗,怎么成了农产品交易中心了呢?”
有官员觉得农产品交易中心低档,直接更正说:“什么呀,这是20万平米的新型商业综合体。”
沈在心打击说:“对。够新颖。交易农产品的商业综合体。”
一群人都尴尬地陪笑。
其实沈在心是激动的,当初接金城百货,想把中央国际项目盘活,连续多天思考,他是什么念头?
他考虑三五省通衢之地,周围各个地区农业比重大,既然你不是商业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你要发展起来农产品贸易,发挥地利,反而是最容易的。
自古以来,余市就是把守中原的通道,这战役,那战役,不是围绕着丰市和余市这条线吗?
你现在追沿海城市,人家干什么你干什么,真不胜你把物资集散地,农产品集散地的特点发挥出来吗?
结果呢,这几年大家一股脑都去搞商业,最忽视的就是脚下的五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