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承煜的目光转向太傅李敬元:";太傅在奏折中称,农学院教授内容有违经典。朕倒想请教,究竟何处有违?";
李敬元战战兢兢道:";农学院教授的耕作方法,与《齐民要术》多有不同,恐有悖古训。";
";《齐民要术》成书已近千年,";萧承煜声音渐冷,";难道这千年间,天地不变、物候不易、土地不改?若祖先拘泥于更早的古法,又怎会有这部农书问世?创新不是背叛传统,而是传统的延续与发展!";
李敬元被驳得无言以对,只得叩首认错。
萧承煜最后看向户部侍郎关峻:";关侍郎在奏折中称,农医改革耗费巨大,国库难以承担。然而,朕手中有各州的赋税报告,采用新农法的地区,不仅粮食产量提升,赋税收入也同步增长。这半年来,仅西北三州一地,赋税增收就超过三十万贯。这些事实,关侍郎作为户部侍郎,难道不知?";
关峻面色惨白,伏地不敢言语。
殿内一片寂静,只听得烛火噼啪作响。半晌,萧承煜沉声道:";朕一向宽厚待臣,期望与诸位同心同德,共治天下。然而,今日所见所闻,已让朕心寒至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站起身,声音如雷:";传旨!孙德明、李敬元、关峻三人罔顾事实,蓄意阻挠利国利民之策,即日革职查办!待查明与东宫余党的牵连后,再行定罪!";
殿中三人如遭雷击,瘫倒在地。侍卫上前,将他们拖出殿外。
萧承煜坐回龙椅,脸色稍缓:";锦绣,你做得很好。朕已决定,全力支持农医改革。";
苏锦绣心中一阵欣喜,郑重施礼:";臣妾谢陛下圣明。农医改革关乎国计民生,此举必将利国泽民,福及子孙。";
";不必多礼。";萧承煜示意她起身,";朕已命人草拟诏书,增加农学院、医学院经费,在各州府设立分院。同时,从国库拨出专款,用于良种培育和医药研发。";
苏锦绣惊喜之余,又担忧道:";只怕太后得知,会有异议。";
";太后那边,";萧承煜目光微沉,";朕自会处理。朕已命人将今日展示会的情况详细记录,连同各地请愿书一并呈给太后过目。事实胜于雄辩,相信太后见了这些,也会支持改革。";
话虽如此,苏锦绣却听出言外之意——若太后再阻,皇帝已有决心绕过她推行改革。这是萧承煜首次如此明确地表态,几乎等同于公开与保守派决裂。
";陛下圣明。";苏锦绣恭敬道。
";此外,";萧承煜继续道,";朕已命人严查东宫余党散布谣言一事。已抓获数十名细作,正在严加审问。一旦查明主谋,绝不姑息!";
他话锋一转:";朕听闻,今日国子监的学生也前去支持?";
";是的,";苏锦绣回答,";他们自发前往,并递交了联名上书。";
萧承煜点头,露出满意之色:";这很好。读书人向来重视名节,既然他们公开站队,便是认可了改革的正当性。朕已下令,对支持改革的官员进行嘉奖,以示朝廷态度。";
他略作沉思:";还有一事。农学院和医学院的学生表现突出,朕决定设立特别科考,凡农医两院成绩优异者,可直接参加殿试,免去乡试、会试程序。这样一来,既能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医事业,也能为朝廷选拔真正有实干能力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