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旱土生花

第132章 旱土生花

苏锦绣站在空间内,最后一次确认各项数据后,满意地合上了预测系统。时间紧迫,她必须抢在旱情全面爆发前,让抗旱措施布置到位。

季祭大典还有七日,而南方的天气已经开始变得异常炎热。根据空间系统预测,这只是开始,真正的大旱还在后面。

离开空间后,苏锦绣立即召来巧儿:";派人去查一下,那十位学子现在到了何处?有没有消息传回?";

巧儿低声回道:";回娘娘,周伯刚传来消息,十位学子已有八人顺利抵达指定地点,开始分发种子并指导农户种植。另外两人在途中被礼部官员盘查,不过他们机智地掩饰了身份,现已安全脱身,预计三日内也能抵达。";

苏锦绣松了口气:";辛苦他们了。";

就在此时,赵院正匆匆而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娘娘,好消息!第一批在南方种下的抗旱稻已经开始发芽了!而且生长速度比普通稻种快了近一倍!";

苏锦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比预期的还要好。";这些种子都是她从空间中取出的经过改良的品种,不仅抗旱性强,生长周期也比传统作物短得多,正是应对紧急旱情的最佳选择。

赵院正继续汇报:";而且,根据江南余杭县传来的消息,那里的农户在我们学子的指导下,已经开始挖掘水塘蓄水,并修建了简易的引水渠道。一开始农户们还将信将疑,但看到新型灌溉方法确实能省水又均匀,现在都争相效仿了!";

苏锦绣欣慰地点点头:";这是好事。";她沉思片刻,又问道:";王太医那边的防暑药物准备得如何了?";

赵院正回答:";已经配制了大批防暑降温的药丸,易于储存和运输,足够应对初期的热症患者。王太医说,若旱情持续时间过长,他还准备了治疗更严重热症和水源污染引起的疾病的药方。";

";很好。";苏锦绣满意地点头,又叮嘱道,";告诉南方的学子们,务必要让农户先种下抗旱作物,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时间紧迫,粮食是第一位的。";

赵院正领命而去,苏锦绣则站在农院的试验田边,注视着那些茁壮成长的抗旱作物。这些植物虽然看起来与普通作物无异,却能在极度干旱的环境下存活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娘娘,";巧儿突然小声提醒,";丽妃派来的探子又来了,就在东角的围墙外,装扮成卖花的小贩。";

苏锦绣微微一笑:";让他看吧,我们又没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位农院的学子匆匆跑来,神色兴奋:";娘娘,好消息!江南吴县传回消息,我们教给当地农户的深沟窄垄种植法已经开始见效了!";

深沟窄垄是苏锦绣根据现代节水农业改良的古代版本,通过挖深沟、做窄垄,既能减少水分蒸发,又能保证作物根系吸收足够水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节水种植技术。

";具体情况如何?";苏锦绣问道。

学子回答:";当地农户最初都不相信,觉得垄沟这么窄,作物肯定长不好。但在我们学子的坚持下,有几户试种了一小块地。结果前天突然大热,普通田地里的秧苗都蔫了,只有深沟窄垄的稻田依然青翠,这下可震惊了全村人!";

苏锦绣欣慰地点头:";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效果。让更多农户看到实际成果,他们自然会主动采用新方法。";

学子继续汇报:";现在不仅是吴县,周边的几个村子听说后,都派人来学习这种种植方法。我们的学子日夜不停地教学,还组织了识字的农户抄写技术要点,好让更多人学会。";

";辛苦了。";苏锦绣由衷地说,";让学子们注意休息,别累坏了身子。";

随着各地传回的好消息越来越多,苏锦绣的底气也越来越足。即使太后和丽妃从官方渠道阻断了物资调配,民间的力量却不可阻挡地涌动起来。

一日晚间,周伯匆匆赶来,脸上难掩兴奋:";娘娘,大好消息!湖广武昌传来消息,那里种下的抗旱作物已经开始抽穗了!比传统稻种提前了近二十日!当地农户们都说这是神仙稻,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周边上百个村子都在寻求种子!";

苏锦绣闻言,心中一喜:";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