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药济苍生

";...所以说,传统医术讲究的';气血';概念,其实与西方医理中的';血液循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讲师手指着墙上挂着的人体图谱,耐心解释,";我们祖先根据经验总结出的经络走向,与实际的血管分布有很多吻合之处...";

苏锦绣满意地看着这一幕。医学院的课程设置是她亲自规划的,既保留了传统医术的精华,又融入了现代医学的理念。初期虽然遇到了不少质疑和阻力,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例证明了这种结合疗法的效果,反对声音也渐渐消失了。

她悄悄走到后排坐下,听完了整堂课。课后,她将讲师叫到一旁:";讲得很好,不过关于';气血';与';血液循环';的对比还可以更加深入。下次可以增加一些具体病例的分析,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两种理论的异同。";

讲师恭敬地点头:";多谢娘娘指点,学生受教了。";

离开医学院,苏锦绣转往药房。这里更是一派繁忙景象——大批药材正在被加工、炮制,成品药丸、药散被分门别类地装入瓷瓶、布袋,准备运往南方各地。

";娘娘,";负责药房的医者迎上前来,";按您的吩咐,我们已经准备了三种不同配方的防暑药。这是常规版,适合一般热症;这是强化版,适合重症患者;这是特制版,专门针对水源污染引起的肠胃疾病。";

苏锦绣仔细检查了每一种药物,满意地点头:";很好。第一批装好后,立即送往江南各地。务必确保药效和纯度,这关系到无数百姓的生命。";

正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位年轻的医学生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不好了!南方传来消息,江西赣州已经有大批百姓因高温中暑倒下了!当地的医馆根本应付不过来!";

苏锦绣眉头一皱:";来得比预期的还要快。";她当机立断:";立即增派人手,加紧药物制作。同时,准备三队医疗队伍,携带足够的药物前往南方支援。";

她转向王太医:";老师,请您再挑选几位得力弟子,准备随时出发。这次不仅要救治患者,更要借机推广我们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王太医郑重点头:";学生明白。";

这时,一位从南方匆匆赶回的学子面带喜色地走进药房:";娘娘!好消息!我们在江南试用的热症新药效果非常好!当地百姓称赞不绝!";

苏锦绣眼前一亮:";详细说说。";

学子兴奋地回答:";我们按照娘娘的方子配制的药,不仅见效快,而且几乎没有副作用。当地的医馆开始有人前来询问药方,我们按照娘娘的吩咐,只要是真心求医的,都详细解释了药理和配比。现在已经有五家医馆开始按照我们的方子配药了!";

";太好了!";苏锦绣欣喜若狂,";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医术本就应该普济天下,而不是少数人的秘不外传。";

学子继续汇报:";不仅如此,当地的一位老医者看了娘娘的经络与血管对照图后,如获至宝,当场就要拜我们为师。我说图谱是娘娘所创,他竟然要启程来京城亲自拜访娘娘呢!";

苏锦绣微微一笑:";医者仁心,只要是真心研习医术的,我们都欢迎。";

就在此时,周伯匆匆赶来,脸色凝重:";娘娘,宫里传来消息,太后召见了钦天监的几位大臣,密谈许久。随后又见了礼部尚书和几位保守派大臣。看样子是在为季祭大典做最后准备。";

苏锦绣冷笑一声:";让他们准备吧。实际情况已经证明了我的预测,他们再如何挣扎也是徒劳。";

周伯又道:";还有一个消息,丽妃似乎在暗中收买了几位太医院的医者,想在季祭大典上质疑娘娘的医术。";

";哦?";苏锦绣挑了挑眉,";他们想从医术上做文章?";

周伯点头:";是的。他们知道农业方面已经很难动摇娘娘的地位,所以打算从医术入手,质疑娘娘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有违祖制';,';不尊古法';。";

苏锦绣思索片刻,冷笑道:";那就让他们来吧。正好借季祭大典这个机会,公开展示一下我们的医术成果。";

小主,

她转向医学院的几位核心学生:";准备一些易于展示的医术案例,以及我们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依据。季祭大典上可能会有一场关于医术的辩论,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