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外公去世(上)

第 52 章 外公去世(上)

(一)

外婆的收音机里飘着黄梅戏的唱段,咿咿呀呀混着蝉鸣,把九月的记忆搅成蜂蜜般黏稠的金色。老树的枝桠在青砖墙上投下爪痕,外公的竹椅吱呀作响,像在应和某个古老的曲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九月蹲在门槛上,膝盖压着翻毛边的语文课本。石阶缝里钻出的狗尾巴草蹭着她的小腿,痒得像是外婆纳鞋底时落下的线头。

外公忽然咳嗽起来,胸腔里仿佛装着碎瓷片。他枯瘦的手抓紧竹椅扶手,指节泛出青白:“九月啊......”老人浑浊的眼珠转向外孙女,眼白泛着河蚌壳似的灰,“你妈昨晚捎电话来,说她新换的塑料厂,比在织布厂赚得多,还没有那么累......”

九月望着外公竹椅旁磨得发亮的痰盂,想起五年级暑假去海城看到的场景——母亲蜷在宿舍上铺写信,手腕缠着泛黄的纱布,二十台工业风扇也吹不散的机油味在信纸上晕染。

“当年你爸妈扒着计生办的门槛求情。”外公的呼吸突然变得绵长,像是要潜入记忆深潭,“两个男孩子的罚款能压塌房梁,你爸妈哪里有那么多钱呢......”他的目光扫过檐下晾晒的蒲公英——那是九月采来给他泡水喝的。

“您喝口茶。”九月起身端来搪瓷缸,蒲公英叶子在缸底堆成小山。外公的手抖得厉害,水溅在洗得发白的蓝布裤上,晕开深色痕迹。她突然想起七岁那年,外公带她去村委小学报名,也是这样颤抖着在入学登记表上写下“监护人:蒙德昌”。这个是外公的名字,外公成为了她的监护人。

蝉鸣突然安静了一瞬。外婆的银镯子碰响灶台上的玻璃药瓶,混着葱花下锅的滋啦声传来。九月数着青砖上的裂纹,想起初中毕业那年,爸爸妈妈在电话里劝说九月放弃读高中的那种决绝态度“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迟早要嫁人的。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帮家庭减轻一下经济负担……”

“他们不是不想。”外公忽然伸手碰了碰她的作业本,指甲缝里还沾着晒干的草药渣,“你小时候经常流鼻血,你妈妈到处打听药方给你治疗.....”老人的喉结上下滚动,像是咽下了后半句话。

外公的食指在竹椅扶手上画圈,磨出深褐色的包浆泛着光。老人的声音渐渐低下去,化作一声叹息溶进树影里。风掠过老树,抖落细碎的光斑。

树影悄然爬上外公的布鞋,光斑在他嶙峋的锁骨跳跃。老人忽然笑了,露出豁口的牙:“你小时候总扯我胡子,说要做毛笔......”他的呼吸带着潮湿的杂音,像是梅雨季返潮的墙根,“上回你妈妈寄来的毛衣,我穿着去,你隔壁三外公还说......”

厨房传来锅铲碰撞的脆响,炒菜的香气乘着风飘来。外婆从厨房走了出来,围裙上沾着一点油迹:“老头子又絮叨啥呢?九月该收拾书包了。”她腕间的银镯子叮当轻响,那是母亲去年春节带回来的,镯面刻着“平安”二字,笔画深深浅浅像是海浪的纹路。

九月蹲下来帮外公系松开的布鞋带。老人嶙峋的脚踝硌着她的掌心,皮肤薄得像糊窗户的棉纸。“您记得按时吃药。”她把药瓶往竹椅深处推了推,玻璃瓶碰着竹篾发出空响。

外婆往帆布包里塞进两个鸡蛋和一个包袱皮,报纸裹着的搪瓷饭盒还冒着热气。旧被单改制的包袱皮里裹着《现代汉语词典》,书页间还夹着晒干的玉兰花瓣。“你妈妈托人找的。”老人别过脸去擦老眼镜片,九月的指尖触到扉页上凹凸的刻痕。老人粗糙的手指划过书包侧兜,那里藏着九月偷藏的工地图——母亲在海城纺织厂的照片边缘已经卷起,汗湿的脸模糊成团灰雾。

外婆撩起围裙擦眼睛:“路上当心。”她的银镯子磕在门框上,当啷一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九月摸到书包夹层里硬硬的触感,那是今早发现的老照片——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坐在外公肩头,背景是村委小学褪色的红砖墙,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九月入学留念。

暮色开始晕染天际时,九月站在大门口回头。外公仍蜷在竹椅里,枯叶般的轮廓几乎与暮色融为一体。老树的影子漫过青砖地,像是要把他裹进年轮里。风掠过树梢,带起沙沙的响动,恍惚间像是二十年前那个夜晚——年轻的妈妈骑着二八自行车冲进院子,怀里的襁褓裹着九个月大的婴儿,车铃铛在寂静中撞出清越的颤音。外公的咳嗽声混着收音机杂音,在渐起的夜雾中浮沉,像是某种古老的、温柔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