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王青云就和父亲上路了,本来是应该村里能做主的出面的,但是这是第一次接触,本着试探选择,能说通的话,三个村再坐在桌子上谈论就好。
如果说不通,也不碍事,凭借着王青云家的干亲,也不至于不好收场。
从上河村到黑石村有两条路,路过上林村的路比较平坦,但是距离较远,不路过上林村,从黑山翻过去的话不算远,只不过不好走。
王青云父子俩走的就是不好走的这条路,一路上王父还在经常能打到猎物的地方下了几个套,反正也是随手的事,费不了几个时间。
翻过山梁,这一段还有人迹,如果再往山里走,连一点路都没有,而且更陡更危险。
除了猎户,也只有饥荒年间才有人冒死进去找吃的,不过能活着走出来并且有收获的是少之又少。
也许是黑石村经常走这一段路的原因,黑山上到黑石村的这条路既明显又好走不少,就连王父手里本用来开路的柴刀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赶到黑石村的时候很早,王青云估计也就早上九点出头的样子,也就是辰时左右。
黑石村不大,至少没有上河村大,零零散散的错落着数十栋木石结构的房子,房子主体是木头,墙体是石头,其中夹杂着的黑亮黑亮的应该就是煤,顶是茅草的奇怪组合。
村里没有连片的田地,不像上河村有些数百亩上田连成一片,这里的田亩交错着参差排列着,大的几亩左右,小的几时见方。
由此可见黑石村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这个时间,田里还有老农在田里巡视,说是老农可能也就三四十岁,这个时代四十岁当爷爷的也不在少数,秋收差不多已经结束,现在巡视是捡一些可能可能散落在田间地头的谷穗。
等地晒得差不多就要烧荒翻地了,到时候即便有粮食,也将付之一炬了。
“他大哥,吴老三家怎么走”王父背着背篓,牵着王青云,向那个站起身看他们的老汉问到。
“你们是谁?哪个村的?找吴老三家干嘛?”老汉的语气明显有点不太友善,这也是的,因为即便在上河村碰到外人,村民也要盘问,语气也会不善,况且吴老三家刚刚遭遇了一些不太友好的事情。
“老哥,我是上河村的,我家和吴老三家是条传(干亲的意思),这不秋收结束了,过来走动走动”王父这个时候如果递根烟的话就完美了,可惜这个时代王青云还没有发现有人抽烟的,更没发现烟叶这东西。
其实认干亲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救命恩人,或者是孩子体弱多病认个屠户,军户命硬的带着,其次就是特殊原因了。
认了干亲,干爹干娘死后是要披麻戴孝在第一排哭丧的。
所以认了干亲就可以算作是大半个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