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子,你还成吗?”那壮汉问道,将在场读书人悲凉的氛围一下就打破了,而且还有点好笑。
众学子熄了继续答对的念头,不仅是被对联伤到了,更是被王青云伤到了,众学子倒是看他要如何做答。
所以大家也都将目光投向王青云,而夫子们好像还沉浸在回忆之中,所以一直也没有点评,这对联对于他们这些几十年寒窗苦读的人来说杀伤力更大。
那中年人也随之将目光放在王青云的身上,目光中的意味难明。
而王青云则是递给那壮汉一个安慰的眼神。
王青云也没有说话,思索片刻,便开始下笔,这下就连夫子们都坐不住了,这是人群就区别开来了,正襟危坐的肯定是儒法两家的,快要凑到台前的肯定是兵墨两家的,这两家不守规矩是出了名的。
就好像儒法属于文科,兵墨属于武科一样,虽未分科,但是泾渭分明。
不过台子还是有些高度的,虽然能看到墨迹,但是看不真切,他们也只得坐了回去。
没有人说话,更没有人窃窃私语,因为第一关王青云已经验证过自己的才学了,这第二关,自然不会有人认为王青云是在装腔作势了。
王青云不急不缓,写完之后,王青云后退一步,递给那小厮一个眼神,那小厮自然知道什么意思。
待墨迹干透,就重新登上二楼,将下联放了出来,王青云对的是:
“一朝读书,结交二友三师,奔赴四海五湖,离别六亲七族,经历八颠九簸,明日十分精彩”(自己编的,不喜勿喷,不过和主角倒是挺符合的,他确实有两个朋友和三个师傅)
“倒是很有自信”那中年人面带笑容点评道。
“好”有学子鼓掌,可能既是给王青云鼓掌,也是给自己鼓掌。
王青云的下联更像是送给大家的,不多时,所有的学子都鼓起掌来,即便是夫子也受到感染,鼓起掌来。
然后是围观的众人,也不自觉地鼓起掌来,为什么鼓掌?不知道,大家都鼓,你不鼓?就你一个显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