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湖广学士王介之

河南临近陕山,受到陕山影响最大,有人起义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

可当王介之看到圣教的宣传单,瞬间被深深吸引,不禁对文章作者惊为天人。

那份宣传单上提到的思想,以及对国家的思考与解析,宛如一道曙光,为他打开了全新的天地,全新的世界。

之后数日,王介之仿若着了魔一般,废寝忘食,日日夜夜沉浸其中。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反复咀嚼。

最终,他毅然决定北上!

只是家中父母尚在,王介之虽然已经打定主意,此时面对父亲,还是不免有些紧张。

若是王朝聘拒绝,他真不知自己应该如何应对,是听从父亲的话,还是一意孤行。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空气都似乎凝固了。

王朝聘深深地叹了口气,那声叹息仿佛承载了他半生的无奈与感慨。

而后,他语气温和地说道:“罢了,你既然已经有了决定,那便去吧。”

“啊~~~”

王介之没想到父亲答应得如此痛快,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错愕,随即惊喜之色溢于言表。

他嘴角上扬,欢喜道:“多谢父亲,我还以为~~~”

说到这里,王介之忍不住笑了起来,那笑容中满是如释重负的轻松。

王朝聘面带微笑,眼中满是对儿子的理解与期许:“父亲虽然年迈,但不糊涂。”

“大明~~~”

说到这里,王朝聘冷冷地笑了起来,那笑容中带着一丝嘲讽与不屑。

天启六年,王朝聘国子监毕业,因刚正不阿,拒绝贿赂选官,被罢选返乡。

崇祯四年,也就是今年。

他在京城又一次拒绝权相温体仁党羽索贿,气愤之下当场撕毁荐贴,再次黯然返乡,从此彻底绝了参加仕途的想法。

只是王朝聘虽然因为年迈,断了当官的念想,可每逢想到这些年自己为仕途付出的努力,想到官场的黑暗腐朽,还是忍不住咬牙切齿,心中气愤万分。

他语气轻蔑,不屑道:“大明走到今天这步田地,也没有多少时日了。”

王介之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认同的光芒,表示认可。

当今天下,但凡有些见识的读书人都能看出来,大明的天下怕是摇摇欲坠,撑不了多久了。

内部流民四起,百姓因饥荒、重税被迫起义,烽火燃遍四方;

面对流民,朝廷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为流民解决麻烦,可大明的做法是解决流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样一来,矛盾加剧,双方爆发大规模冲突,直至今日二十万义军呼啸北方。

除了内部的问题,大明外部强敌环绕,虎视眈眈,时刻威胁着大明的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