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诺盖风云(8)敖德萨(Ⅰ)犹太巨贾

一个盛夏的黎明。

希腊人建造、罗马人重建、奥斯曼人扩建,原名卡吉贝依,斯拉夫人叫他敖德萨的杂乱不堪的古城从沉睡中醒来了。

这座城市原本属于克里米亚汗国的,不过在几次俄土战争后,奥斯曼人意识到了从海路运输的重要性和便捷性,便将此地作为了对抗俄国人的前方基地。

在希腊、罗马时代,这里是边荒之地,没有人愿意在城建上大花功夫,在奥斯曼帝国时代,这里是克里米亚汗国与欧洲白人互相攻伐的地方,该汗国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将其重建。

于是,一座希腊人的土石旧城、罗马人的石城、鞑靼人的木城杂乱无章地布置在黑海西岸。

最近一次俄土战争结束后,奥斯曼人加紧了对克里米亚汗国汗位的控制,并将自己的力量大量投送到黑海北岸,还以此地为敖德萨帕夏的驻地,控制克里米亚、亚速海、黑海一带。

他们以亚速海的阿赫塔尔(滨海滨海阿赫塔尔斯克)、刻赤,黑海的卡法、罗西(新罗西斯克)、敖德萨、尼古拉耶夫为依托,依旧占据着黑海北岸的海路优势。

其中敖德萨由于依托着其产粮丰富的殖民地摩尔多瓦,自然选择做了帕夏驻地所在。

眼下的敖德萨,希腊土石城、罗马古城、鞑靼木城贴着海岸依次从南向北展开,放眼看去,土石城是土黄色的,罗马城是灰白色的,鞑靼城是青黑色的,从外面来到这里,无须仔细分辨就知道是哪座城市。

时下奥斯曼帕夏、苏丹的妹夫带着三千帝国精锐士兵驻扎在居中的石城,北面的木城、南面的土石城则成了他的屏障。

既然是鞑靼城,里面住的自然大多是布贾克诺盖人的贵族,虽然他们在大汗王帐所在的布纳雷(鞑靼布纳雷)也有房舍,但大多数时间都是住在这里——谁不希望拥有方便、优越的生活?

当然了,比如自称诺盖人的阿兰人、马木留克人、切尔克斯人大多也住在这里。

而来自欧洲的商人,包括犹太人则大量居住在临海的希腊土石城。

土石城建在海拔约莫五十米的高地上,码头距离城堡还需要行走一段长长的石阶,如同后世重庆的棒棒军一样,大量的黑奴、白奴就成了从这里将船上的物资运到上面城堡的主力军。

码头宽约一里,十分宏伟,奥斯曼、法国(此时与奥斯曼关系最好)、奥斯曼控制的意大利、希腊、巴巴里商人各种船只停泊在港口,里面既有盖伦式,卡拉克式,也有最新的荷兰大平底商船,更有从罗马时代就有的大型桨帆船。

“呜......”

城市刚刚醒过来,大海上就传来了一阵提醒有船只到了的号角声。

没多久,一艘巨大的平底商船从晨曦中冒了出来。

船只上飘扬着奥斯曼苏丹颁发给大商人用以免于被巴巴里海盗劫掠的旗帜,一看就是从南欧地区过来的。

还有一面代表着商人身份的旗帜。

见到这面旗帜后,码头上的引水员、棒棒军们都骚动起来了。

萨诺斯!

萨诺斯,亚得里亚海最大的犹太商人,由于他的船只能够自由地在地拉那、威尼斯、热那亚、马赛、巴伦西亚、突尼斯停靠,可以将欧洲、北非、西亚的物品运到需要的地方。

这里面显然是有道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