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龙计划之九:鸿基(下)

那陈兰伯继续说道:“当时我正在清化,可巧此时广南国也出现了变乱,声势之烈不亚于安南国,清化正好处于安南国的南部,有不少广南国逃民也来到了这里,非常混乱”

(罗芳伯、陈兰伯,十年后兰芳共和国的创始人,各取其名字中一个字也)

“幸好无论是安南国还是广南国,对于我大清的士子还是十分客气的,不过也是险象环生”

“此时,安南国的变乱在官府的清剿下已处于尾声,其变乱首领叫黄公质,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正在岌岌可危之时,他的膝下只有一个幼儿,当时正好黎朝国王偷偷派遣宦官前往他那里联络”

“眼看就要败亡,为了保住幼儿以及寻找外援,那名宦官就建议他送出幼儿,前往大清求援,大清自然不会理会藩属国的民变首领的,但这名宦官身上还带着黎朝国王的印玺”

“两人便一合计,决定由宦官带着幼儿前往广州求援,在他们看来,天朝上国肯定是希望见到时常肆扰边界的藩属国愈发势弱的,而大清册封的又是姓黎的,而不是姓郑的,该宦官前往应该不会遭到冷遇”

“当时他们潜行到清化,而清化由于大量广南人的涌入一片混乱,清化官方对除了大清士子之外的人看的很紧,他们便找到了我,央求带他们走”

“我一个屡试不第的士子没有船只,又是孤身一人,还在等罗兄的船只,哪里有余力理会这等事?何况如此大事一旦沾惹上,还是在异国,肯定是身首异处”

“便不准备理会他们,但也不准备将此事说出去,不过那名宦官显然不是一个简单人物,他威胁我说道,一旦我不同意,就将我也牵连进去,又说他的祖上本也是嘉应州的,明末时分流落在安南国,不得已之下才成了宦官云云”

“我见他确实能说一口嘉应州的土话,便信了他,这才让他们扮成我的仆人上了船,如果不是还有罗芳伯在船上,他们是不会允许我们这么多人上船的”

“那潘公子出身大商家,却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人,不过上一次乡试也落第了,虽然生性胆小,但也想凭着此事立下立下一些功绩,便答应了,没有将这些人扔下船去”

帖木儿点点头,“那个一直没有说话,年轻俊秀的就是那宦官了,而那粗壮汉子肯定是护卫黄公质幼子的将领了”

便问道:“他们都叫什么?”

陈兰伯答道:“那宦官叫黎庭轩,安南国与我国不同,宦官进宫后都会改姓,那汉子叫阮励求,却是黄公质的心腹爱将,十分勇猛,说起来他身上也有我华族的血脉,原本是明末时分海陵岛水师的后裔”

“幼儿与他的母亲还待在船上”

听了陈兰伯一番话,刹那间,帖木儿心中便有了一个计划。

便道:“听说这黎朝安南国国王是一个傀儡,肯定也有心向于他的势力吧”

陈兰伯说道:“那是自然,该国大致承袭明制,设有路府县州镇五级官府,其路相当大清一省,路之最高官员叫通判,时下管辖此地的是海阳路,通判姓莫,叫莫登奎”

“莫氏也曾篡了黎氏的王位,后来黎氏复位,莫氏退位,原本两家应该势同水火才是,但由于权臣郑氏的出现倒是让这两家联合起来了”

“民变大起时,莫氏与黎氏往来更密切了,由于郑氏的重点都在西山一带,对于东边临海地区便倏忽了,这才让莫氏占据了海阳路的通判之位”

(鸿基乃至越南与大清接壤的东边地区都属于海阳路)

“对于莫氏来说,就算得知了其境内还有贵国的存在,肯定也不会前来清剿的,因为莫氏好不容易因为变乱横生才得了这么一个关键位置,岂能轻易失去?”

“莫氏自从失势后,多半以经商为主,往来海阳城的外国商船也不少,莫登奎多半知晓了这里的事,估计正在犹豫要不要来拜见殿下呢”

帖木儿点点头,他心里已经有了定计。

“先不说这件事,今后你两位作何打算?”

罗芳伯与陈兰伯对望一眼,然后说道:“自然是再搏一把乡试了,如果再不中就结伴下南洋讨活”

帖木儿说道:“听说在大清有秀才功名的士子颇为吃香,留在当地不是更好,为何还要辛辛苦苦出海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