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芳伯却摇摇头,“吃香?明朝时士子才真正吃香,到了大清已经不行了,中了举人才是真正吃香”
“刚才兰伯兄也说了越南两国的情形,大清看起来歌舞升平,实际上普通百姓也好不到哪里去”
“对了,恐怕殿下还不知道,在上次大清与贵国在准噶尔交战后,又在那里任命了新的大汗和一众官员,但却任命了两个,一个在汗庭在伊犁,一个在吐鲁番”
“也不知怎地,那位在伊犁的大汗内部又起了纷争,听说一人原来出自喀尔喀,双方大打出手,最后那位出自喀尔喀的大汗出走喀尔喀,击败喀尔喀的王爷后裹挟大量喀尔喀牧户进入了乌梁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朝廷大惊,便命吐鲁番的大汗出兵讨伐那位在伊犁的大汗,再次不敌,因为他这次败绩,导致大量回人又从西域回到了南面的叶尔羌,原本已经平定的天山南北又乱了起来”
“朝廷为了平地乱局,便又开始厉兵秣马,自然是加征赋税、徭役,由于上次败于贵国之手,还损失了大量陕西、甘肃、宁夏三地的壮丁,这次便没从那里抽调夫子了”
“而是从富庶的广东、江南征调”
“他们都是南人,哪里受得了西北的风沙苦寒,也是民怨四起,最后朝廷只得从临近陕西的四川、湖北、河南三地征调,但要让广东、江南提供赋税”
“天可怜见,广东之地本来就人多田少,大量的上田也被大族豪绅占去了,只靠几亩薄田勉强度日,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闯南洋,这么一来肯定会加剧此事,我等一来毕竟寒窗苦读几十年,不想一朝而废”
“于是便想再试一次,若是这次不中,肯定结伴下南洋”
帖木儿点点头,“下南洋不如加入我特鲁琴,你们也见到了,我国国力强盛,陆上可奔袭万里,海上也可远渡重洋,这后面若是没有强大国力的支撑是做不到的”
“而在这强大国力的背后,更是与像总理大臣苏文玉、财政大臣庄之鹤等人运筹帷幄之功分不开的,苏文玉、庄之鹤都是汉人,像他们这样的汉人在我国还有几十万,都深受陛下器重”
“我国国王也深慕中华文化,不瞒两位,我这次来就是为了人才而来的,我现在是署理孟加拉、淡马锡、鸿基、澳门四地的远东总督,你们若是不愿意去往本国,亦可在这些地方做事”
“以我国的强盛,无论是经商、做工还是种地都使得,你们都是士子,稍作培训亦可进入官府当官”
“当然了,像你们这样的人自然越多越好,眼下我国只有这些据点,假以时日,占据南洋某处大岛,比如婆罗洲,岛上全部是汉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有特鲁琴坐镇,相信绝对不会出现像荷兰人、西班牙人联合当地土人屠杀华人的惨事!”
罗芳伯听了也很振奋,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
“特鲁琴人带着如此庞大的舰队前往澳门,难道就是为了搜罗人才?显然不是,如果......”
一想到种种后果,他的后背不禁冷汗直冒,他悄悄碰了碰陈兰伯,然后说道:“多谢殿下好意,不过我们还是希望参加一次乡试后再南下”
......
帖木儿将潘家商行的船队放走了,罗芳伯、陈兰伯也跟着他们走了,不过却将黄公质幼子等人留了下来。
果然,过了几日,又来了一支船队,还都是安南国的船只。
一个穿戴打扮与以前大明文官差不多的四十岁左右官员下了船走上了鸿基港的码头。
......
“你就是莫通判?失敬失敬”
“下官拜见亲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