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秋收(上)

舍吉尼村。

二十年过后,阿赫的那位不知道父亲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今年十九岁了,不同于李二娃的继子朝鲁,她这个儿子只是一个普通人,在学堂读了三年后留在家里成了农民。

张老七给他起名张旺,阿赫给他的起的则是牧仁,因为生他的时候还是在北高加索库班河边上的村落里。

我们称呼他为张旺。

张老七与李二娃一起来到特鲁琴,虽然年纪相差很大,但经过长时间的迁徙并朝夕相处后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与张老七不同,李二娃当时分到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身边还带着一儿一女,那儿子自然就是朝鲁,女儿当时才三岁,如今也是二十三岁的大姑娘了。

李二娃为其起了李贺兰的名字,因为他是宁夏人,就住在贺兰山下。

无论是张老七还是李二娃,都离开大清的父母(李二娃)、妻子儿女(张老七)太久远了,虽然现在都有了各自的家庭,但在闲下来的时候若说不思念家乡是不可能的。

当他们第三次被迁徙时,李二娃被分到了萨拉托夫省,张老七则被分到了文尼察省,于是在长达十五年的朝夕相处后便分开了。

两人自然不舍,为了不忘记对方,两家便约定等到李贺兰、张旺达到结婚年龄后便成婚,结为亲家。

不过,自从那次分开后,两家的命运就发生了变化。

李二娃的继子朝鲁在军队里干得不错,受伤退役后被安排到赫瓦伦斯克县担任警察局长,在此时的特鲁琴,已经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职位了。

而他的继女李贺兰读书不错,一直读到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来被分配到赫瓦伦斯克县城学堂教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张旺只是一个农夫,此时,李贺兰二十三岁,张旺才十九岁,不但地位不同,年龄也差一些。

随着朝鲁的崛起,李二娃还会将李贺兰嫁给张旺吗?

就是因为这个担心,一年前,张老七不顾年迈,亲自赶到赫瓦伦斯克去见李二娃,当时李二娃一口答应此事依然算数。

特鲁琴,虽然是一个新式国家,不过对于境内的汉人来说,老的观念显然不会旦夕而改,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是如此。

政府显然是鼓励婚姻自由的,但双方家长定下来的婚事也是作数的,不过那是在双方家庭差不多的情况下,眼下双方却有了分别,双方虽然约定了今年中秋季成婚,但如果李二娃或者李贺兰反悔,张老七也无可奈何。

张旺一生下来就是特鲁琴人,从小又是在汉人家庭里长大的,没准他的亲生父亲也是一位汉人,故此,对于他并没有继承他母亲蒙古人身上那份强悍,而是像张老七那样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农夫了。

勤劳、踏实、肯干,对了,他唯一继承了他母亲阿赫的是强壮的身体,于是,家里大部分农活实际上都是他干的,又在十五岁那年接替张老七成了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