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战争与财富(一)

神都锦绣 钟山布衣 1639 字 4天前

因有斥侯通报,贺兰敏之下令全军列队以迎,不管相互间多么熟悉,正式“礼仪”依然必需。

场面上的官样文章,意思到了也就可以,谁也不想在烈日下待着,至于“宣读圣旨”,程序自是无法简化,好在内容不多,类似“任命文书”一般,很快即念完了。

冯宝恭恭敬敬地接过“圣旨”,继而微笑问道:“王公公不远万里前来,令冯某感激之至,有劳了。”

“冯都督此言差矣,为陛下办差,乃咱家分内事,况与都督同行,亦是幸事,何来辛劳之说。”

如果是其他宫中宦官,上述所言冯宝绝对会当成“客套话”,但此次前来宣旨的却是王福来,他口中的“同行”二字,怕是不会那么简单了。

人多眼杂,不好多问,冯宝仅一笑了之,随即去和贺兰敏之等熟识之人相见叙话。

军队不入城,此乃“铁律”,冯宝婉言谢绝“刺史”李仁的宴请,率一众军卒前往城南“铁家村”,他打算将自己的“都督行辕”设在那里。

在前去“铁家村”的路上,房元昭不等冯宝召唤,主动来到其面前,先是将一封谢岩亲笔私信转呈,而后说出了刘愣子所不知道的那部分内容……

等房元昭详述完以后,冯宝又拆开谢岩私信,以信中内容,结合已知事宜,他终于大致清楚,究竟发生哪些事,及自己日后需要面对什么了。

推行“军队精锐化”,实施“军制变革”,大唐皇帝李治实则胸有定论,只是受诸多客观条件掣肘,难以推进,然冯宝最初提出,由谢岩跟进的“重建水师”设想,却给了李治一个极好的契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几经斟酌,征询多方建议后,李治终下决心,设立“水师都督府”,至此,“水师都督”一职,为常设官职,品级为“从四品下”,虽比“十六卫大军”内“中郎将”低一些,然实际权力,只高不低。

“大唐水师”大体分两部分,一部分以“登州”、“广州”为基地的“海上水师”,另一部分是“洞庭水师”,主要负责内河,总兵力近三万,此外还有万余“辅兵”,只是由于“水师”不受重视,兵员老化,装备很差,船只破损,战斗能力不足。

按照谢岩的意思,“水师都督”由贺兰敏之担任最为合适,冯宝领不干实事的“军丞”为最佳,可是李治却不这么想,这位有着雄心的大唐皇帝,认为以“水师”为突破口,进行“军制变革”是最好的载体,所以把他们二人的职位进行了调换,目的就是为了见效快。

谢岩当时非常不能理解,还特意去找“英国公”李绩问询。

李绩未作详说,仅言:“很快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