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任命冯宝为“水师都督”的诏令颁发次日,王伏胜亲往“卫岗乡谢府”,告知谢岩:“陛下命‘千牛卫备身’李聪,统辖‘勋贵甲兵’,并给予相应便利;另当差遣王福来跟随贺兰敏之亲领‘甲兵’南下宣旨。”
谢岩不是傻子,从皇帝一系列超出常理的安排中隐约觉得,一定有什么事将要发生,又或者是自己还不知道的。
不管是哪一种,谢岩本无意探知,可现在明显是把冯宝给“拉进去”,若不弄个明白,着实不大放心。
好在和王伏胜很熟,而且还是有那么点“利益关系”的“熟”,有些话,张口询问也就不难了。
王伏胜是皇帝的绝对心腹,什么话能说?又能说到什么程度?他可比谁都清楚。因此,当谢岩隐晦地问及时,顾左右而言他,愣是一个字也没说。
然而,当谢岩亲自送王伏胜“出府”离开后,府内大管家罗兰突然前来禀道:“收拾‘书房’时,发现王公公所用茶几上有水渍,且似乎是字样。”
谢岩二话不说,赶紧回到书房。
果然,在王伏胜先前坐过的椅旁茶几上,发现淡淡茶水书就的四个字——辽东、钱财!
谢岩这下明白了,王伏胜嘴上不说,那是有碍于“皇帝之意”,留下字迹,却属私人“情义”,一个唯利是图的宦官,能够做到这一点,极其难能可贵。
王伏胜的“示好之举”,谢岩记于心头,容日后回报,当务之急,是弄明白那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辽东”不难猜,必定所指“高句丽”,可“钱财”就有些费解了。
苦思冥想之下,谢岩最后从皇帝任命李聪担任“勋贵甲兵”的举动中看出端倪。
将一个自己看好的亲信,放到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位置上,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即看起来不重要的事,其实很重要。
“勋贵甲兵”是干嘛的?说白了是一群“匪兵”,打着“保护商贾”的旗号,行“抢劫”之实,用后世话说,就是一群“流氓”,而且还是武装过的“流氓”。他们唯一任务就是“抢”,抢人、抢钱,以及一切能够兑换成金钱的物资,这财富,应当属于全体“勋贵”。
然,通过皇帝的“人事安排”,谢岩忽然觉得,这事儿,好像不对劲,怎么看都有点像是皇帝打算“独吞”的心思。
想到了这一层,谢岩忽然意识到,皇帝想“独吞”,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用兵辽东”,唯有这事,才能冠冕堂皇,堵住悠悠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