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底来的人》(671-680集)

记录到第三天,林夏突然发现了一个规律——所有水母在看到小满的荧光披风时,都会发出“亮-亮-卷-亮”的信号,小满翻译:“它们说‘披风好看,像海底的星星,看到就开心’!”林夏立刻把这个发现记在论文里,标题是“深海水母情绪与发光频率的动态关联——以荧光海带披风为刺激源”。

当晚,林夏把记录仪调成了“自动记录情绪”模式,不再纠结固定密码;“顶石子”也如愿以偿吃到了藻,开心地在缸里转圈圈;小满穿着荧光披风,在缸边晃来晃去,水母们跟着披风的光一起发光,整个实验室像个“发光的水母乐园”。林夏在日记里写道:“原来科研不是跟生物斗智斗勇,而是顺着它们的性子,才能发现真正的秘密——还有,千万别跟水母比调皮,你永远赢不过它们。”

第678集:小桃的“深海美食节”与“会爆炸的海藻饼干”

小桃自从给海豚织完毛衣,又迷上了“深海美食”——说是“深海里的藻和鱼都很新鲜,做成美食肯定好吃,还要办个‘深海美食节’,让大家尝尝深海的味道,顺便给小海豚和水母们也做份专属美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拉着小满去海里“进货”:采了荧光海带、火焰藻、冰晶藻,还捞了几条小银鱼;林夏负责查“深海食材食用指南”,避免采到有毒的藻;沈清月则负责“厨房安全监督”,怕小桃把厨房炸了(毕竟上次煮海藻染料,差点把实验室熏晕)。

美食节的前一天,小桃就开始在厨房忙活——她想做“荧光海带饼干”,把荧光海带切碎,和面粉、鸡蛋、黄油混在一起,放进烤箱烤。可烤了十分钟,烤箱里突然传出“砰”的一声,饼干居然炸了,碎片溅得烤箱里到处都是,还带着一股奇怪的焦味。

“怎么回事?”小满冲进来,尾巴尖还沾着面粉,小桃举着个焦黑的饼干碎片,委屈地说:“我不知道,我就是把海带放进去了,它就炸了……”林夏赶紧查指南,一拍大腿:“荧光海带不能高温烤!里面的发光蛋白遇到高温会膨胀,就会爆炸!”

没办法,小桃只好改做“凉拌荧光海带”——把海带焯水,加醋、生抽、香油,拌一拌,结果味道太酸,小满尝了一口,酸得皱起眉头,尾巴都绷直了:“小桃,你是不是把醋当成生抽了?”小桃一看瓶子,果然,醋瓶和生抽瓶长得一样,她倒错了。

做“火焰藻鱼丸”时,又出了状况——她把火焰藻和小银鱼混在一起,用勺子挖成丸子,放进锅里煮,结果鱼丸煮着煮着,居然变成了红色,像一颗颗小炮弹,还在锅里“咕嘟咕嘟”冒泡,小桃吓得赶紧关火:“这鱼丸怎么变红了?是不是有毒?”沈清月笑着尝了一口:“没毒,火焰藻煮久了会掉色,鱼丸吸收了颜色,就变成红色了,味道还不错。”

最成功的是“冰晶藻果冻”——把冰晶藻煮成汁,加吉利丁粉,倒进模具里,放冰箱冷藏,凝固后变成了蓝色的果冻,晶莹剔透,还带着淡淡的藻香。小满一口气吃了三个,尾巴晃得厉害:“太好吃了!比食堂的果冻还好吃!”

美食节当天,厨房摆了满满一桌子“深海美食”:凉拌荧光海带(这次没放错醋)、红色的火焰藻鱼丸、蓝色的冰晶藻果冻、还有小桃用阳光藻做的“阳光藻蛋糕”(这次没炸,因为用了低温烘烤)。

大家围坐在桌子旁,吃得不亦乐乎——小满最喜欢冰晶藻果冻,吃了一碗又一碗;林夏喜欢火焰藻鱼丸,说是“有海鲜的味道,还能当论文灵感”;沈清月则喜欢阳光藻蛋糕,说“甜度刚好,不腻”;小桃最开心,看着大家吃得香,自己也跟着吃,嘴角沾了一圈蛋糕屑,像只小花猫。

小海豚和水母们也有“专属美食”——小桃给小海豚做了“银鱼饼干”(没加荧光海带,怕它们吃了发光),小海豚们吃得直晃尾巴;给水母们做了“稀释的藻汁”(没加任何调料,纯藻汁),水母们围着藻汁转圈圈,“顶石子”还用触手沾了沾,像是在说“好吃”。

可吃到一半,小桃突然喊:“我的冰晶藻果冻呢?我刚做的一大碗,怎么不见了?”大家四处找,最后在机械螃蟹的“零件箱”里找到了——机械螃蟹正举着果冻,用钳子一点点挖着吃,果冻汁滴得满地都是,小闹钟则趴在旁边,用钳子夹着一小块果冻,吃得津津有味。

“你们两个居然偷吃!”小桃笑着去抢,机械螃蟹赶紧把果冻藏在身后,小闹钟则把最后一小块果冻塞进嘴里,嘴巴鼓鼓的,像是在说“太好吃了,忍不住”。小满笑着说:“算了,给它们吃吧,美食节就是要大家一起吃才开心。”

当晚,厨房的桌子上还摆着剩下的美食,小桃把没吃完的饼干和蛋糕打包,准备明天带给浅滩的海鸟和海鹰号的螃蟹们;林夏则在论文里加了一段“深海食材的烹饪方法研究”,说是“美食节的意外收获”;沈清月在厨房贴了张“深海美食烹饪指南”,上面写着“荧光海带不能高温烤,火焰藻煮久会掉色,冰晶藻做果冻最好吃”;小满则在日记里写道:“今天的美食节很开心,希望小桃下次再办,我还想吃冰晶藻果冻——不过下次要看好机械螃蟹和小闹钟,别让它们偷吃。”

第679集:沈站长的“深海探险日”与“会移动的礁石”

沈清月最近翻到了爸爸的旧日志,里面写着“深海有一块会移动的礁石,上面长着‘月光藻’,晚上会发光,像一块会走的月亮”。她抱着日志,眼睛亮闪闪的,决定办一场“深海探险日”,带着大家去找这块“移动礁石”,顺便采点月光藻,研究它的发光原理。

探险队的成员很齐全:沈清月当队长,负责开潜水艇;小满当“向导”,用“水下透视眼”找礁石;林夏当“记录员”,负责拍照片、记数据;小桃当“后勤员”,带着零食和水,还给每个人织了顶“水草帽子”,说是“探险要穿得有仪式感”;机械螃蟹和小闹钟则当“保镖”,机械螃蟹负责搬东西,小闹钟负责“放哨”(其实是跟着吃零食)。

潜水艇出发前,沈清月把爸爸的旧潜水镜挂在船头,说是“爸爸的幸运潜水镜,能帮我们找到礁石”;小满穿着荧光披风,说是“万一迷路了,披风的光能引我们回来”;小桃则给每个人发了一包“深海探险专属零食”——冰晶藻果冻和银鱼饼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潜水艇往下潜了两个小时,周围的海水越来越黑,小满突然喊:“前面有光!”探照灯打开,远处果然有一块巨大的礁石,上面长着淡蓝色的藻,正慢慢移动着,像一块浮在水里的月亮。“是移动礁石!”沈清月激动地握紧方向盘,潜水艇缓缓靠近。

礁石比想象中大多了,表面凹凸不平,长满了月光藻,晚上会发光,所以看起来像月亮。小满第一个跳下水,用“控水术”护住自己,游到礁石边,摸了摸月光藻——藻叶软软的,沾在手上,发出淡淡的蓝光。“月光藻的发光原理和水母不一样,”林夏赶紧拍照,“它不需要刺激,自己就能发光,而且光更柔和。”

小桃也跳下水,采了几片月光藻,放在透明的瓶子里,像是装了一瓶“小月亮”;沈清月则趴在礁石上,翻着爸爸的旧日志,找到对应的页码,上面写着“月光藻能治小海豚的皮肤病,采点回去,给小短和小长试试”。

可就在大家准备采藻时,礁石突然开始快速移动,朝着深海的方向游去!小满赶紧喊:“礁石要跑了!”沈清月立刻跳回潜水艇,发动引擎,跟着礁石追;林夏盯着屏幕,突然喊:“前面有海沟!礁石要掉下去了!”

小满立刻跳下水,用“控水术”凝出一道水墙,挡在礁石前面,可礁石太重,水墙被撞得晃了晃;机械螃蟹也跳下去,用钳子抓住礁石的边缘,试图拉住它;小闹钟则趴在礁石上,用钳子夹着月光藻,像是在“劝礁石别跑”。

沈清月突然想到了什么,对着小满喊:“用你的披风!月光藻喜欢光,披风的光能吸引它!”小满立刻晃了晃荧光披风,披风的蓝光和月光藻的光相映成趣——神奇的是,礁石居然慢慢停下来,朝着披风的方向移动,最后停在了潜水艇旁边。

“成功了!”大家都欢呼起来,小满笑着说:“礁石说‘它不是要跑,是想找个有光的地方,月光藻需要光才能生长,这里太黑了,它想找个亮一点的地方’。”

沈清月恍然大悟:“爸爸的日志里写着‘月光藻喜光’,礁石移动,其实是在找有光的地方,不是故意要跑。”她采了几片月光藻,放在培养皿里,准备回去研究;小桃则采了很多月光藻,说是“要做‘月光藻灯’,晚上挂在甲板上,像挂了很多小月亮”;林夏则拍了很多礁石的照片,准备写一篇“会移动的礁石与月光藻的共生关系”的论文。

返程时,礁石一直跟着潜水艇,送了大家一段路,才慢慢朝着有光的方向移动。小满笑着说:“它说‘谢谢你们陪它玩,还让它看到了披风的光,下次你们再来,它还会在这里等你们’。”

回到科研站,沈清月用月光藻给小短和小长治疗皮肤病——把藻捣成汁,涂在它们的伤口上,没过几天,伤口就好了;小桃用月光藻做了很多“月光藻灯”,挂在甲板上,晚上的时候,甲板像个“星空乐园”;林夏则把礁石的照片和数据整理成册,放在了实验室的展示柜里,旁边摆着爸爸的旧日志和潜水镜;小满则在日记里写道:“今天的探险很开心,找到了会移动的礁石和月光藻,还知道了礁石不是要跑,是在找光——就像爸爸说的,深海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发现。”

第680集:科研站的“星空露营夜”与“来自深海的跨年祝福”

年底的海风带着点咸甜的暖意,科研站的甲板被夕阳染成了橘子色——沈清月踩着梯子,正把最后一盏月光藻灯挂在桅杆上,淡蓝色的藻光透过玻璃罩渗出来,像挂了颗迷你月亮;小桃蹲在地毯上,把织好的水母抱枕摆成一圈,每个抱枕的触角上都缝了片晒干的荧光海带,风一吹就晃,活像一群小水母在跳舞;林夏抱着个巨大的保温箱,里面塞满了冰晶藻果冻、阳光藻蛋糕,还有她特意冻的“发光蛋白冰块”——加了发光蛋白的冰块,在暗处会泛着微光,说是“跨年特调饮品的秘密武器”;小满则晃着尾巴,用“控水术”把甲板边缘的海水拢成一小片,指尖轻点,海水里立刻浮出一颗颗“水星星”,映着夕阳,闪得人睁不开眼。

“帐篷搭好啦!”沈清月从梯子上跳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两顶蓝色的帐篷并排搭在甲板中央,帐篷门帘上贴满了林夏打印的照片:有小满穿着荧光披风引导水母迁徙的画面,有小桃给机械螃蟹织毛衣的糗样,有林夏对着水母缸答辩的认真模样,还有沈清月戴着爸爸的潜水镜站在海鹰号甲板上的背影。“这是‘回忆帐篷’,”沈清月笑着说,“晚上我们可以躺在里面,看着照片聊一整年的趣事。”

天黑透的时候,甲板彻底变成了“深海星空”——小桃串的月光藻灯全亮了,淡蓝色的光把整个甲板罩在一片温柔的光晕里;小满的“水星星”还在海水里闪着,和天上的星星连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机械螃蟹举着小闹钟的玻璃食盆,在帐篷周围“巡逻”,食盆里装着给小闹钟准备的虾干,每走三步就停下来,用钳子夹起一颗虾干喂给趴在它壳上的小闹钟,活像个尽职尽责的“保镖兼保姆”;海面上,疤疤带着小海豚们游了过来,小短和小长时不时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月光藻灯上,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像是在给大家表演“水上烟花”。

小主,

“开吃啦!”小桃掀开保温箱,第一时间把“银鱼饼干”分给小海豚——她特意做了迷你版,小海豚们用嘴叼着,吃得尾巴拍个不停;林夏则忙着调“跨年特饮”,把发光蛋白冰块放进果汁里,冰块融化后,果汁泛着淡淡的蓝光,喝一口,连舌头尖都在发光;沈清月给每个人递了一杯特饮,举起来说:“第一杯,敬我们这一年的‘闯祸与收获’——敬小满的控水术升级,敬小桃的无数个脑洞,敬林夏的优秀论文,也敬我们所有人,能在深海里,成为彼此的家人。”

大家碰了碰杯子,果汁里的蓝光晃着,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小满喝了一口特饮,尾巴尖突然亮了——原来她不小心把果汁溅在了尾巴上,发光蛋白沾到毛发上,尾巴尖瞬间成了“小灯笼”,吓得小闹钟赶紧从机械螃蟹壳上爬下来,用钳子碰了碰她的尾巴,像是在检查“是不是受伤了”。

“我来讲个今年最搞笑的事!”小桃嚼着冰晶藻果冻,举起手,“记得我给机械螃蟹织毛衣那次吗?织到钳子套的时候,我把尺寸算错了,织得太小,机械螃蟹的钳子塞不进去,结果它自己举着毛线针,对着钳子套戳了个洞,居然自己穿进去了!”说着,她指了指机械螃蟹——它现在还穿着那件分体式毛衣,钳子套上确实有个歪歪扭扭的洞,机械螃蟹像是听懂了,举着钳子晃了晃,洞里露出的毛线头跟着晃,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林夏也跟着说:“我最难忘的是答辩那天,对着水母缸练了无数遍,结果上台的时候,还是把‘发光强度’说成了‘小满尾巴摇摆强度’,教授们都笑了,问我‘苏小满的尾巴是不是你的实验变量’?”小满脸一红,晃着尾巴反驳:“明明是你自己盯着我的尾巴看太久!再说了,我的尾巴本来就是‘重要科研工具’!”

沈清月喝了口咖啡,笑着补充:“我最难忘的,是我们一起去海鹰号,我把爸爸的小石子放在螃蟹面前,那只带‘清’字印记的螃蟹,居然用钳子推着石子,带我去看爸爸的日志——那一刻我就知道,爸爸一直在看着我,而我身边,还有你们。”说到这里,她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那颗“清”字石子,放在月光藻灯下,石子上的字迹在蓝光里格外清晰,“明年,我们再去海鹰号,给爸爸带新的照片。”

小满突然站起来,晃了晃荧光披风:“我给大家表演个跨年节目!”她走到甲板边缘,对着海水伸出手,“控水术”发动——海水慢慢升起,在空中聚成一个巨大的“水母形状”,接着,水母的触手散开,变成了一群小海豚,小海豚又变成了小螃蟹,最后,所有的海水突然炸开,变成了漫天的“水烟花”,每一朵烟花里,都裹着一颗发光的“水星星”,落在甲板上,溅起的水珠都带着微光。“这是‘深海烟花’!”小满笑着喊,“祝大家新年快乐!”

小桃也不甘示弱,抱着她的小吉他(最近刚跟沈清月学的),坐在帐篷前弹唱起来:“水母在缸里晃呀晃,海豚在海里跳呀跳,小螃蟹的钳子夹着虾干,机械螃蟹穿着花衣裳……我们在深海里,守着一片星光,朋友在身边,快乐长又长……”她的声音有点跑调,但唱得格外认真,小海豚们跟着节奏,用尾巴拍打着海面,像是在给她伴奏;机械螃蟹举着钳子,跟着旋律晃来晃去;小闹钟则趴在食盆里,啃着虾干,时不时用钳子敲一下食盆,像是在打节拍。

零点快到的时候,大家都安静下来,盯着林夏手里的手机——屏幕上的时间一秒一秒跳动,沈清月把那颗“清”字石子放在中间,小满的荧光披风铺在旁边,小桃的水母抱枕围成一圈,林夏的发光蛋白特饮放在最前面。

“5——4——3——2——1!新年快乐!”

随着零点的钟声敲响,小满立刻用“控水术”把空中的“水星星”全部聚在一起,变成了一行发光的字:“深海棱镜科研站,新年快乐!”;小桃点燃了她做的“海藻烟花”——其实是把晒干的火焰藻和冰晶藻捆在一起,点燃后会冒出红色和蓝色的火花,像迷你烟花;林夏打开了实验室的水母缸灯,缸里的水母们像是知道在跨年,全都亮了起来,“顶石子”用触手顶着一颗小石子,在缸里拼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小满翻译:“它说‘新的一年,也要一起加油,一起吃藻’!”

突然,海面上传来一阵“哗啦”声——疤疤带着小海豚们,嘴里叼着一串发光的贝壳,游到甲板边,把贝壳串放在小满面前;紧接着,海鹰号的方向,飘来一群小螃蟹,领头的正是那只带“清”字印记的螃蟹,它举着一颗亮晶晶的珍珠,放在沈清月的手里;甚至连那只“会移动的礁石”,都在远处闪着光,月光藻的光比平时亮了三倍,像是在给大家拜年。

“是深海的朋友们送来的新年祝福!”小桃激动地跳起来,抱着小海豚的头,亲了一口;沈清月握着那颗珍珠,珍珠在月光藻灯下泛着柔和的光,她知道,这是爸爸和海鹰号的螃蟹们送来的祝福;林夏赶紧拿出相机,拍下这一幕,嘴里念叨着:“明年的论文,又有新素材了!”;小满则蹲下来,对着小螃蟹们笑着说:“谢谢你们!明年我们还会去看你们,带更多的虾干和藻!”

露营夜的最后,大家躺在“回忆帐篷”里,看着帐篷上的照片,听着外面海水的声音、小海豚的叫声、机械螃蟹和小闹钟的“哒哒”声,慢慢睡着了。小满的尾巴搭在沈清月的腿上,还在泛着淡淡的光;小桃抱着她的水母抱枕,嘴角带着笑,像是在做甜甜的梦;林夏的手里,还握着半杯没喝完的发光特饮,杯子旁边,放着她明年的论文提纲;沈清月则握着那颗“清”字石子和珍珠,看着帐篷上爸爸的照片,轻声说:“爸爸,新年快乐,我们都很好,而且,我们会越来越好。”

甲板上,月光藻灯还在亮着,机械螃蟹抱着小闹钟,趴在帐篷门口,像是在守护着这群在深海里彼此温暖的人;海面上,星星和“水星星”还在闪着,疤疤带着小海豚们,静静地游着,像是在守护着这片属于他们的“深海星空”。新的一年,就这样在笑声、祝福和温暖里,悄悄开始了——而深海棱镜科研站的故事,也会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上演着更多关于科研、关于友谊、关于深海秘密的,搞笑又温暖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