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夜哭郎(四)

三更讲鬼 卜明语 2320 字 13天前

我将铁桶送回到了锅台旁,李怀杨又用大马勺往里舀蜡油。

我问:“你年轻时的时候吗?”

李怀杨点点头:“是啊,好久了。也三十来年了。我记得那时候比你现在大不了几岁。”

我很是好奇:“那你讲讲呗。”

李怀杨接着就开始娓娓道来了。

事情发生在1988年,深秋。

蜡烛作坊正兴旺期。

年轻的李怀杨很自豪于自己这个蜡烛作坊,因为,他让全家人吃饱了饭。

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能在这个小镇上有一番作为,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他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叫李怀松,与他相差六岁。

李怀杨为人仔细,作坊里的每笔进账与出账,他都在本子上记得清清楚楚的,从来没有过乱账。

而李怀松就比较散漫,做什么事情都是寥寥草草,他媳妇经常劝他多跟着大哥学着点做生意,他都不屑一顾。

因为没有分家,家里的吃穿用度,基本上都砸到了李怀杨身上。

而李怀杨的媳妇,名叫刘桂娟,是个很刻薄的女人,见小叔子整天无所事事,待在家里吃闲饭,很是看不惯,经常也对着李怀松指责。

李怀松冷哼一声:“我哥都没吭气,你算老几?”

刘桂娟眉毛一竖,破口大骂:“你问我算老几?你哥都不敢跟我这样说话,你信不信我让你哥跟你们分家?”

“好啊?分就分,谁离了谁还过不下去了?整天看你那张破脸,我都看吐了。”李怀松眯着眼睛说道:“只怕你,做不了我哥的主。”

刘桂娟发出一丝冷笑:“只要你答应分家就成,其他的,不用你操心。”

李怀松耸耸肩表示无所谓。

等李怀杨从外面回来后,刘桂娟就将他拉进了屋里。

李怀杨不解的问:“咋了?这是……”

刘桂娟直截了当得说:“跟老二,分家!”

“分家?”李怀杨有点犯难:“小松,他才多大?跟他分了家,他一家还不饿死?这街坊四邻到时候会说我不照顾小的。”

刘桂娟没好气得看着他:“你管那么多干什么?爹妈咱俩养活,可以,但他们一家三口吃闲饭,是不是过份了?”

李怀杨摇摇头:“怎么说,都是亲哥俩,他没有本事,那也是我亲弟弟,我不能让爹妈看着着急啊。”

刘桂娟大骂道:“你犯傻了又?没成家时,那是一家,成家后,那成了两个小家,他只是你弟弟,又不是你儿子。”

李怀杨这下也来气了:“要分,也得等到爹妈百年之后了,现在分,不是给他们添堵?你想想看,到时候小松没吃的,还不是向爹妈伸手?最后还是饶到咱们身上,亲戚们肯定会指责我。”

“放你娘得狗臭屁。”刘桂娟骂道:“我看哪个亲戚不长眼,看不出个好赖?他自己不争气,倒怪在咱们头上了?”

其实,说来说去,这李怀杨就是不想跟弟弟分家,按着当时的习俗来看,既然兄弟俩都成家了,那肯定都得分家,毕竟一棵大树上,有了分叉的脉络,连在一起,只会闹纠结。

可李怀杨,就是认准了不能分。

为此,刘桂娟一生气直接一人前往娘家住着去了,留下李怀杨与年纪不大的儿子在家。

李怀杨昼夜不停的干活,儿子身上穿的衣服也没空洗。

儿子放学回来,往地上一趴打滚,故意将衣服弄得更脏。

李怀杨气坏了,从作坊里出来,不顾伙计的阻拦,抽出一根树枝就打。

伙计见这是真打啊,连打之前的吓唬都给省略了,连忙拦住李怀杨得手劝道:“小孩子皮肤嫩,打上去就是一个疤,将来咋讨媳妇?”

李怀杨气急败坏得将树枝撇下,往地上一蹲,就是唉声叹气。

伙计再次劝道:“你问问孩子这是咋了?想要零花钱,还是想要吃的?给他不就得了?”

李怀杨一脸怒色得看着儿子:“你到底要什么?”

“我,我要我娘,我身上的衣服,都好久没洗了,同学都笑话我,是没娘得孩子。”李小树委屈巴巴的说道,他还是很惧怕老爹手里的树枝的,都说棍棒下出孝子,全是屁话,不打出个仇家出来,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