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华的童年........
在那个没有电的年代,煤油灯成了他夜晚学习的唯一光源。
每到夜晚,他都会坐在那张摇摇晃晃的木桌前,借着微弱的灯光读书写字。
煤油灯的光晕昏黄而温暖,灯芯不时爆出细小的火花,仿佛在为他的努力加油鼓劲。
那时候,家里的条件很差,连买纸的钱都没有。
为了节省纸张,他会在地上用树枝练习写字,或者用炭笔在旧报纸的背面写满蝇头小楷。
他的手指被炭笔磨出了厚厚的茧,但从未有过一丝抱怨。
那时候的他并不觉得苦,反而觉得那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知识的渴望。
他记得,每当夜幕降临,整个村子都陷入一片黑暗时,只有他那盏煤油灯还在闪烁。
那昏黄的灯光虽然微弱,却像是黑暗中的希望,照亮了他通往知识的道路。
煤油灯的灯芯需要不时修剪,落华总是小心翼翼地用指甲掐掉烧焦的部分,让灯光始终保持明亮。
他记得,有一次灯芯烧得太短,怎么也点不着,他急得满头大汗。
最后还是他的母亲用针挑了挑,才让灯光重新亮起来。
那一刻,他觉得那盏煤油灯不仅是他的学习伙伴,更是他童年的温暖记忆。
为了节省煤油,落华总是尽量缩短学习的时间,但又不舍得放下书本。
于是,他学会了利用白天的每一寸光阴,把要背的课文和公式都记在心里,等到夜晚再借着煤油灯的光晕默写出来。
他的笔记本是用旧纸张拼凑起来的,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字迹工整得像是印刷出来的一样。
落华的勤奋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他会在放学后帮忙干农活,然后在月光下继续学习,直到夜深人静。 轻享书库
他记得,有一次在田里帮忙插秧,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他还是坚持在晚上点燃煤油灯,继续他的学习。
那时候,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父亲是个沉默的庄稼汉,总在夜深人静时悄悄推开他的房门,放下一碗冒着热气的红薯粥。